庞瑞神父鼓励教友们说:“圣经是我们信仰的基础,只有我们多读、多写、多看,才能增加我们对天主的认识,在人生的旅途中得到天主的助佑,圣经是我们教会最宝贵的财富。”
张神父以“遁入旷野,与主相遇”为入静道理,带领大家踏上“认识自己,发现天主”的神圣之旅。
对观福音对耶稣的死刑也有类似的描述。马尔谷和玛窦描述,在耶稣被捕后,傍晚时被押送公议会受审。大司祭、长老和经师们试图捏造假证据,来反对耶稣(谷14:53-65;玛26:57-68)。
梁武帝不懂这个意思,继续问什么是真功德,耶稣说你们祈祷时,应关上门,向你在暗中之父祈祷;,即功德只让天主知道就行了。
耶稣所创立教会,目的是为光荣天主父而传播基督的神国,使人人分享救赎神恩,再通过人把普世导向基督。教会是基督的奥体,我们众人在基督内,也都是一个身体,彼此之间,每个都是肢体。(罗12:5)。
影片《耶稣受难记》中有一个情节:在苦路上,圣母与若望一直跟随着耶稣。圣母想接近耶稣,跟若望说明后,若望立即帮助圣母抄近路接近了耶稣,而此时耶稣还未走过来。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父亲呢?我们要将他放在一个人性的里面,因为父亲是人,所有人性的东西在他里面都有。他有感性、有理性、有软弱、有刚强等等。父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成长的父亲。
当天福音记载来自各地的群众满怀激情地跟随耶稣。教宗问道:这些群众为什麽跟随耶稣呢?福音记述说,患病的人都向祂涌来,想得到治癒。但也有很多人喜欢跟随耶稣,因为祂不像他们的经师那样讲话,而是以权威讲话。
多元只是由于不同的背景和认识,采取了不同的形式罢了,之间并不一定是冲突的,而相反,应该是共存共融共荣的。
参加葬礼的神父们与老前辈都有过不同的交往,对他一生忠于信仰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对他晚年效法耶稣,在病床上背负了多年十字架表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