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新乡刘仁平神父任命我奶奶为堂口女会长,在家境一向贫困的情况下,她省吃俭用、东拼西凑、买下了原生产队仅存的七间土房仓库,做为临时的简陋祈祷所,为堂口教友恭敬天主、公共祈祷提供了地方,因当时正值若瑟月
会祖本人把基督的爱和期望带给了她身边无数的人,尤其是那些极度贫困,即当时在战乱之中,流落街头的青少年的特别需要。玛大肋纳的心接触到他们之中每一位,就是那些在心灵和形体上有需要的人”。
修桥、修路、救助贫困乡亲、向灾区捐款……从2000年至今,他用于公益事业的投入累计达16万元。西屯庄村有3000口人,村内5条街道年久失修,每逢下雨泥泞不堪。
尽管香格里拉地区是知名的旅游胜地,但身处大山深处的教友生活仍然很贫困,靠天吃饭。香格里拉地区共有包括祈祷所在内的15座教堂,较大的教堂有4座,只有来自内蒙的姚飞神父在这里服务。
杨老师经常到崇礼县、张北县写生作画,当看到那么多的孩子在贫困的环境中刻苦读书,他深受感动,总会把身上的钱拿出来,给孩子们交书费、买笔买本。
揭西县尚山村的张妙英患有白血病,生活非常艰苦,家境十分贫困,慈善会的成员便筹集善款送去。同村的一位21岁的小伙子得了腰椎病,他们也同样奉献了一份爱心。
同时,她还格外关注贫困者、弱小者,自己节衣缩食,用每月仅有的1000多元退休金资助寒门学子、困难村民、教友等百余人,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走出困境,走向社会。
1965年8月18日,母亲与父亲结婚,嫁入当时生活贫困的家庭。和当时勤苦的人们一样,母亲既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又要挑灯缝补,照顾爷爷、父亲和四爸的生活。穷人虽然生活艰难,但却不缺少天父的祝福。
那时候的农村还很贫困,印象中我的祖父母总是很忙碌,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他们对信仰的虔诚。我们村在周边来说是个大村,村里伫立着号称教区第二大教堂的圣若瑟大教堂。
修建教堂要钱,修院要钱,贫困堂口的神父要钱,我却因为因袭旧习而浪费了这么多钱!在庆祝活动中,动用了好多人力物力。神父从各地来费用自理,各堂教友包租大巴、中巴他们自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