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是那一位的门徒,祂已经来临,祂每日都来而且末日时会再来。我们若能牢记这个事实,就不会感觉日常的疲惫,不会做朝生暮死事物的奴隶,而更愿意怀着善心走上救恩道路。
雅依洛是位可怜的寡妇,老年的时候又痛失爱女,人生如此,恐怕只有凄惨二字。但她相遇耶稣之后,耶稣让她的爱女从死亡中复生。耶稣给了最能安慰这位寡妇的礼物(谷:6)。
这二位母亲热爱祈祷,为她们祈祷好似呼吸一样的必要和自然。她们大概没有看过有关祈祷的圣书吧;或许她们听过一些有关祈祷的道理,就这样,她们一步一脚印地度翕合天主的灵修生活。
具有理智和意志,有位格和不死不灭的受造物。
不停留在羡慕、嫉妒、流言蜚语中,回到我们最初的蒙召地加里肋亚,在那里单纯地注视召叫我们的那一位,我们将有能力来鉴赏每一个人———包括柔弱的自我,那时,我们将会明了,天主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用不同的,但是针对每一个人的方法在感动着所有的心灵
后来有位读者在来信中(见5月1日“信德”第6版)说“圣母的仪态容貌是什么样子,作者却没谈。”这使我感到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说明,并附上那帧圣母像供瞻仰。
兵士发现了我,“你们看见我灵魂所爱的那一位吗?”(歌3:1-3)玛达肋纳回答天使:“因为有人带走了我的主……”她称耶稣为“我的主”,表示了一个门徒对耶稣身份的坚信,也是一个净配对所爱的人的昵称。
他生活简朴,从不奢侈,没见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脚上长年一双粗布鞋更是显得不合时宜,外人怎么也看不出是位神父。他在生活上节衣缩食,可在扶贫帮困,支持福传工作上却是毫不吝啬,常常是慷慨解囊。
一尊灵棚,20余白孝礼服,几列花圈,一座帐蓬,20余位主教、神父、执事、修女,300余亲友,20余辆各式小车,拥围在灵柩前,这是有史以来与众不同的风景。
有位神父告诉他:这是心理问题,建议他来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