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玛窦福音》的十三章中,撒种比喻开启了一系列简短的比喻,其中的一些恰到好处地讲论在田地里所发生的事:如麦子与莠子、芥子、藏有珍宝的田地等。那么,这土壤是什么?是我们的心灵,也是世界、团体、教会。
当我们发现自己在别人面前,面对他们的脆弱和软弱时,我们能决定该怎么做:照顾他们或者假装没事发生。一个祭司和一个肋未人走在同一条路上。他们是在耶路撒冷圣殿服务的人,生活在神圣的空间。
5️问:第一灾祸“水变血”是如何发生的?答:亚郎奉命用棍杖击打尼罗河水,水就变成血,鱼死水臭,埃及人不能喝水(出7:20-21)。这显明上主的惩罚针对他们所倚靠的资源——尼罗河。
尽管夫妇们能够从这些阶段得到康复,但是陷入的阶段越深,就越难自拔,他写道,及早地识别征象,并知道去哪里求助,这就能改变他们的破坏性模式,以免为时过晚。夫妻之间时而会互相埋怨。
他不畏敌人炮火,由重庆出发到前线去,各处发表感人心弦之演说,又奔走难区慰问伤员,并展开医护救助工作,赠给伤兵医药及迫切需要的物品。于主教足迹所至,感动了大家。
老人家说,题挺难,也许得的分数不高,但该设个团体奖,犒劳一下教友们的参与热情。
难民子女免费入学难民区在梧桐路老天主堂处设7所难童学校,招收了2000余名学生,难民子女均免费入学。另在九亩地阜春街设残老院,收容病残老人130余位。
如果玛尔大一直这么易怒,其他人很快就会发现,当玛尔大的事情做得越多越漂亮,她伤的人就越多,别人就越难与她同工。热心服侍的玛尔大成了让耶稣担忧、让教会头痛的人,因为教会不是事工,教会不是组织,教会是人!
耶稣来到,看到拉匝禄的朋友为他哭泣,自己亦难过得哭起来。即使是天主的儿子,面对人间的生离死别,亦难免百感交集,悲从中来。 面对今次惨剧,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放弃自己的控制欲,承认已经存在的事实,“世人的脚步,由上主支配,人那能了解自己的道路”(箴20:24),命里一尺,难求一丈,不指责不抱怨,寻找解决方法,寻找合适的时机,委婉指出对方的愤怒,让对方渐渐平息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