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自传中说,当她8岁到10岁之间,在听了一位方济各会士的讲道后,发了一个誓愿,就是,每逢星期五为纪念耶稣的苦难而撒一滴眼泪。长大后,她在父亲的阻拦下,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加辣隐修会。取名巴蒂斯塔。
「为此,我们签署了这个心愿:这是一个心愿、一个宗教之间彼此友爱的召叫,也是我们这座圣城的象征。我们所有信徒都是耶路撒冷的公民。」
为此,迪菲蒙席表示,教会的首要之务是「聆听及陪伴受苦的人」,同时也要「对危机中医疗卫生、生态、经济、社会层面之间的关系加以省思」。
在加尔瓦略山上的这段对话是「前来拯救我们的天主与只想救自己的人之间的大对决」。教宗方济各引用本笃十六世教宗的话,说:「从十字架上,宽恕倾泻而出,友爱获得新生:『十字架使我们成为弟兄姊妹。』
教宗强调了“在耶稣与门徒们之间的势不两立”。耶稣走在正道上,他们则偏离了。这是两条“互不调和的道路”,门徒们和许多人会误入歧途,耶稣则经历苦难,然后复活。“祂终于把他们拉回自己的道路上”。
在结束这篇回忆我们之间缘分的小文之际,我想起曾经一起讨论过儒家倡导的人生三不朽价值——立德、立功、立言,他们非常喜欢。其学术言说全然立住了,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在十字架上,耶稣将为我们奉献自己的身体,并为我们承担着法律与惩罚、怜悯与拯救所带来的压力与张力,最终成为天主与人类之间惟一的桥梁。基督的新盟约就是一个邀请,邀请我们各人均以感恩的心去生活。
引用这段话就足够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同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不能用武力来调节,而必须根据正确理性的原则来调节:即真理、正义以及积极和真诚合作的原则。”
一日之间,他的牛驴全部被舍巴地方的强盗劫走。天降大火,烧毁了他的羊棚,羊群一刹那化为灰烬。加色丁人抢劫了他骆驼,杀死了许多仆人。旷野吹来一阵狂风,房屋倒坍,把正在宴饮的子女全数压死。
耶稣以此表示他对他视为自己生命源泉的那一位的无限信赖;他们之间有一种独特的亲密关系,以致于他能够说:“我和父原是一体”(若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