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一位犹太女子玛利亚也喜乐地欢呼:“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跃于天主、我的救主”(路1:46-54)。
白冷城对那些不远万里前来朝拜犹太君王和天主的外邦人,也是一扇门。新约贤士们在一颗异星的指引下,前来白冷城朝见耶稣圣婴。他们不属于天主拣选的子民,却与这个子民会合(玛2:1-12)。
图为2013年5月6日,耶路撒冷哭墙前,方济各与犹太经师什科尔卡和伊斯兰教长阿布德相拥。他改善了前任教廷令人生畏的形象,并展示出教宗也完全可以拥有现代观点。
请看圣经记载的伯多禄、保禄、斯德望,他们是什么样子的,曾经一个个胆小如鼠的渔夫,竟敢在犹太最高当局及广大民众前证道,他们拥有圣神绝大的胆量、勇敢与智慧,用舌剑击败众敌。
礼仪圣乐的发展不论是教会初期,承自犹太传统的用以服务天主圣言,或以祷词为主的音乐,还是雄伟教堂内庄严、华丽的团体歌咏,都与信仰和文化有密切联系。音乐反映了时代的信仰和文化实况。
巴郎的神视在犹太传统中世代流传,在贤士来朝的故事中成为了事实。贤士原是指波斯的司祭,在我们的经文中则被表达为星象家,他们可能来自于波斯或阿拉伯地区。
(列上15:25)新约路加福音描写洗者若翰开始出来传教时,这么说:凯撒提庇留执政第十五年,般雀比拉多作犹太总督,黑落德作加里肋亚分封侯,……亚纳斯和盖法作大司祭时,在荒野中有天主的话
这次新教宗来德,又亲自拜访犹太教堂,并和伊斯兰教的主持人做了友好的见面,传为佳话。但是,这些良好愿望能否改变天主教不承认异教的教义?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洗者若翰出现在犹太旷野宣讲说:你们悔改吧!因为天国临近了。(玛3:1-2)耶稣在加里肋亚开始传教,第一句话也是:你们悔改吧!因为天国临近了。(玛3:17)若翰和耶稣出来传道的第一句话是完全一样的。
犹太人在历史中,经常不断地背离天主,崇拜偶像。圣咏对以色列历史的陈述也多与他们的背叛和不忠实有关。天主才由旷野中拯救了他们,他们却立刻如顽童般地反抗天主,认为天主所给的还不够,再度背弃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