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耶稣提醒自己的门徒们:“你们应当谨慎防备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的酵母。”门徒们便彼此议论说:“因为我们没有带饼吧!”(玛16:6~7)门徒们几乎是答非所问,在他们的心中只有——饼。
喜乐地生活;巩固圣职人员之间的弟兄情谊;在牧灵工作中作出坚忍不拔的见证;每天举行感恩祭,在修和圣事上既不严苛也不放纵,却以慈爱善待子民;热忱地向所有人宣讲耶稣基督的福音;并且由衷地与人同悲共苦,展现出撒玛黎雅人的温柔与怜悯
安乐死是对抗生命的罪行(梵蒂冈新闻网)圣座新闻室9月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圣座教义部的新文件《慈善的撒玛黎雅人》(SAMARITANUSBONUS)。
选自《依撒意亚先知书》和《马尔谷福音》的弥撒读经,向我们提出了这两大要点(参阅:依六十三16-17、19,六十四2-7;谷十三33-37)。
今天的福音读经里,主耶稣对回来谢恩的撒玛利亚人也是恩上加恩:「起来吧!你的信德救了你。」两个外邦人都是因为感戴肉身的恩惠而更进步获得救赎的鸿恩!越感恩,越得恩。
撒玛黎雅人也一样,那位妇人只是邀请他们去“看”耶稣;而去看了后,他们说:“现在我们信,不是为了你的话,而是因为我们亲自听见了,并知道他确实是世界的救主。”
我们看创世纪第22章中这样记载我们的“信德之父”亚巴郎献爱子依撒格给天主做全燔祭的过程。老人得到了天主的指示,把他唯一的爱子在天主指定的摩黎雅地一座高山上献做全燔祭。
天主在历史中对亚巴郎、依撒各、和梅瑟说“不要怕”,“不要怕!”(创15:1;26:24;申31:8;苏8:1)。祂也对我们说:“不要害怕,继续前进;不要害怕!”。
真的,福音的每一个词都如同撒入我们生命土壤的种子。耶稣多次以种子形象,赋予不同意涵。
玛利诺修会帮助许多中国修道人(神父、修士、修女)到美国进修学习。每年圣诞节与新年期间,玛利诺会的神父修女都会组织安排这些中国留学生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