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想:我们有固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有房子,儿女双全,成绩优秀,父母健在。真的,我们什么也不缺,可这一切却不能带给我们一丝的欢喜,竟然不能驱走那一个愁字。我们拥有的这一切究竟有什么价值?
朝主圣堂,归途失散,三天无讯,父母焦肠。二圣急起,回主殿里,见子耶稣,言主事理。中年丧夫,母寡儿孤,两命相依,生活艰苦。儿卅三时,父命已至,恶徒负卖,恶官判死。苦路相逢,利刃穿中,肝肠寸断,惨情莫衷。
这样,使那些修道者能愉快地善度他们的奉献生活,同时,对那些还未修道的有志青年和他们的父母无疑也是一项无声的承诺。虽然如此,若没有圣召的青年,再好的理论也只是一句空话。
其邻居范瑞玲说:“教友们的善表让我感动,我现在虽然还没有领洗,但我相信天主,经我联系,神父已经给我的父母授洗,我想这是对老人最好的孝敬。我正在劝婆婆和公公领洗,当然我自己也要领洗。”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和哥哥要爱世人,教会也教育我们要爱人如己。
这件事以及类似的几件往事依稀记得,是耶稣怜悯疾苦的圣训和来自父母的遗传基因,让我很自然地去尽自己的职责。
这就是爱,爱就是情愿吃亏,就如父母对于子女。天父的爱更是这样,派遣独生子耶稣降生马糟、以木工为业、被钉十架都是出于爱的情愿,把我们找回葡萄园,不是需要,是情愿。
父母教育使命的宗旨是让子女在自由中成长,学会担当责任,有能力为自己和他人行善。然而,因罪恶的缘故,自由成了自主和傲慢的企图,而傲慢使人走上忤逆之路,陷入自给自足的幻象。
也许在我的生命中,我和别人比较的不是谁更爱耶稣,而是谁会享受生活、谁会赚钱、谁更会吃喝玩乐……耶稣把他的羊托付给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父母儿女、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员工
即使是稳固的家庭生活也受到了逐渐升高的离婚率,父母的外出,或人们的移居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