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他最重要的伦理学论著,写给其儿子尼科马科斯(Nicomachus),教导他生活的艺术。为什么人人都追求幸福,即使很少有人获得呢?这便是问题所在。
特别问候:圣安妮西圣若瑟修女会、帕罗廷传教修女会、圣热罗尼莫·艾米利亚尼孝女会、"基督之侣"团体、凯里教区朝圣者,以及圣佳仙中心的国际青年志愿者团体。
(参罗15:16)刚刚提到「自我空虚」,希腊文这个字是‘kenosis’,圣保禄宗徒在斐理伯书2:6-7用它来形容耶稣基督怎样自我谦卑而降生成人:「他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
(《见证》276期)偏爱朦胧神秘感受的人,希望永远留在半睡半醒的自欺状态,排斥理路太明确的思想,没有耐性根据已知之确实事理,由身边起清理各种问题,使理智长进(格前14:4),满渥真知识和各种识见(斐1:
亲爱的弟兄姐妹,在这神圣的逾越节三日庆典期间,我们不要局限在纪念耶稣受难上,更要进入基督复活的奥迹,将祂的心情和态度化为己有,如圣保禄宗徒所教导的那样:你们该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二5)。
他列举出上个世纪几位信仰的伟大见证:朋谔斐尔、埃迪特·施泰因和利希腾贝格,他们因反对不将天主放在眼里的暴政而付出生命代价。
在他们快毕业时,耶稣带他们到神秘的斐理伯的凯撒勒雅,耶稣出过一道题考他们:你们说我是谁?
湖区是一片洼地,有地下泉水补给,西北为革乃撒勒(Gennesaret)平原,北为贝特赛达(BetZayda)平原(谷6:45),是伯多禄、安德肋和斐理伯的家乡(若1:44;12:21)。
(斐1:9-10)可见知识和各样见识需要多而又多,才能分别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但它的大前提乃是要有爱德,惟有爱德才能造就人。
耶稣的祈祷保护了伯多禄的信德,就是伯多禄在斐理伯的西泽勒雅对耶稣所宣认的信德:‘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