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了传福音,肯作奉献,肯作牺牲,他们寻找机会,见缝插针去传扬福音,像姚老师她是爱心大王,也是福传大王,她每天拖着年迈、体弱、多病的身子(82岁)往医院跑,用祈祷、用劝导、用安慰去对待病贫交迫的弱小者
“姚神父走的那一天恰逢是耶稣显圣容瞻礼”,正像上海教区主教公署院长范富强神父8月9日在最后的告别仪式上所说的“如今在天上,回归父家的姚神父可以每天面见耶稣的圣容了。” 敬爱的姚神父,您安息吧!
在堂里念晚课时读一段,规定每天念一段。进堂的时候每人带一本圣经,一本歌本,这是改革的一个方向、目标。采访后的第二天,沧州教区调整了堂区,神父们也随之变动,李光启神父被调到新的堂区任本堂。
庞荣芬教友开理发店,每天接触的人员较多,于是她就在店里放置了自己平时的福传工具———教会圣书与“信德”,顾客在等待理发的同时,往往会拿起这些书、报阅读。
请记住:天主给我的是天主的圣意,你接受了照着做,你每天就有一个金元宝,如果你不要这个金元宝,你就苦得了不得了!最后,我再谈点我的体会。
请记住:天主给我的是天主的圣意,你接受了照着做,你每天就有一个金元宝,如果你不要这个金元宝,你就苦得了不得了!最后,我再谈点我的体会。
个人读经,则把每天所读的经节产生的感想,或生活反省写下来,是另一项心灵的财产,也可增进读经的兴趣和信心。
那些日子,每天都会有饥饿的,冻得瑟瑟发抖的难民来敲我们会院门,他们的眼中所透露的无非是失望。前几个星期,一个18岁的男孩子对我说:“你们是多么有福啊,因为你们选择了一个邪恶不能侵入的地方。”
勃沙特在等待教会筹集赎金的漫长时间里,为回报红军的善意,每天不停地为缺衣少穿的红军编织毛衣、毛袜、手套,只有星期天例外。贺龙新生的女儿就有一件勃沙特织的毛衣。
几乎每天半夜两点钟发病,体内的气流逆向而上,直冲脑门,窒闷难耐,直到半上午才慢慢缓解,有时甚至要折腾一天。中药、西药也无明显疗效。但经不住友人热诚的邀请和白云红叶的诱惑,同意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