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真福弗拉沙迪(PiergiorgioFrassati)所说:生活中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值得捍卫的宝藏;在长期的奋斗中,如果不去坚持真理,那么生活就不是生活,而是自我消亡(致伯尼尼的一封信)。
并出现在基督徒的赞美诗中,复活也成为在最初几个世纪辩道中最热门的题目(宗徒们宣讲的主题就是耶稣的复活,保禄宗徒也想把复活的信仰带给希腊人,但他们却嘲笑他),复活最终以信条的方式出现在四世纪初教会所召开的尼西亚大公会议的文献中
所以,尼布尔说:“人的精神的这种本质的无家可归是一切宗教的基督,因为处于自身和世界之外的自我无法在自身或世界中发现生活的意义。”
这个故事好到让西默斯·希尼(SeamusHeaney)为它写了首诗。...他的心灵中有距离吗?独自一人,在爱的深河中镜面清澈,他祈祷说:"辛劳却不求回报"。
因此,第四世纪时,希腊神秘主义者尼萨的葛利果主教(GregorvonNyssa)将这一项祝福视为是希腊哲学的总结。想要获得幸福的人,就必须实现希腊哲学所提倡的价值。
弥撒结束时,遣使会总会长代表安多尼神父宣读了总会长的来函。
弥撒结束时,遣使会总会长代表安多尼神父宣读了总会长的来函。
在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里,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加上西汉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释迦摩尼的理论一直影响着中国历代人的思想。
泽尼特新闻通讯社对斯蒂芬·罗塞蒂的采访斯蒂芬·罗塞蒂(MonsignorStephenRossetti)目前担任美国联合大学副院长及负责牧灵方面的工作,著有《圣体圣事的起源》
让我引用罗马诺•瓜尔蒂尼的表达方式:“教会不是精心设计的机构,而是活生生的”,而“她的本质始终是同一个,她的心是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