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地方虽小,但具历史价值的宗教建筑却多不胜数,每逢三、四月,宗教节庆一浪接一浪,中式节日有正月廿六日的观音开库、二月初二的土地诞及三月初三的北帝诞;而西方节庆就有复活节。
同时,这些著作的作者多为教会中人,多基于信仰的视角,对西方传教士和天主教在华福传事业作了比较肯定的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天主教在华传教史的研究大陆上基本是空白。
当时外籍传教士初来中国先要学中文,马国贤很快适应了在中国的生活,1711年康熙皇帝认为他已经不需要特别翻译员了。
教堂创立于1885年,是由法国传教士邓德亮神父翻越贡山来此创建,后有17位外国神父在此传教,桌子上的那张老照片是第一位藏族神父施光荣。
1869年的早春二月,一个名叫皮埃尔·阿尔芒·戴维的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带走了在他眼里“最不可思议的动物”;140年后的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柯高浩、柯文夫妇又来到了这里,为“最不可思议的动物
继他之后,几百个传教士与中国天主教徒在此埋葬。1654年,应汤若望的请求,清顺治皇帝把栅栏墓地两边的空地赐封给传教士。也就是今日汤若望神父被埋葬的地方。墓地遭到两次破坏,第一次是在义和团运动时期。
为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传教士经过几百年的千辛万苦才将福音传入中国,许多传教士为天主的事业牺牲自己奉献一生。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天主教到中国来,在文化上,包括传播西方的科学技术、艺术、绘画、建筑等方面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两方面都不可忽视。
千古一帝康熙被称为是“最博学的皇帝”,他不仅熟知中国古代文化,也向传教士学了不少拉丁文,且懂满、蒙、梵语。可见,康熙的语言能力在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
据查,门头沟的后桑峪村在1294年就曾来过两个外国传教士,他们不知为什么要跑到老远的那个小山村去传教,1334年,在几间民房里建立了北京第一座天主教堂。明末的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