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的列品过程
2011-06-01

2009年6月,圣部的9位神学家分别给予了极其积极的意见。11月,提请圣部枢机及主教们审议并作出最终评判。

信仰能给人们带来什么
2012-02-13

希望和信心美国德裔神学家普勒·泰利奇(PaulTillich)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时间和地点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人内心的孤寂却越来越强烈。

关于教会文件
2013-02-01

如论神学家任务的《真理的恩赐》训令(1990)、论正确实践《礼仪宪章》n.36的《真正礼仪》训令(2001)、论举行弥撒时应遵守的规则及应避免的事项的《救赎圣事》训令(2004)。

喜悦的信仰
2005-06-21

这些哲学家、文学家、神学家们,能对快乐说出如此感言,想必他们在人生的路途中感受良深,决非是无的放矢的空话!

教宗三钟经讲话,指出圣人的言行乃爱德首要地位的最好见证
2006-01-31

教宗指出:“这几位圣人圣女彼此都非常不同,前几位属于教会初期时代的人,他们是第一批传播福音的人;中古世纪的圣多玛斯则是天主教神学家的典,他在基督身上发现真理和爱的最高纲要;在文艺复兴时代,圣女安杰拉.梅里奇为生活在世俗的人提出成圣的道路

信仰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2004-04-08

希望和信心美国德裔神学家普勒·泰利奇(PaulTillich)说:“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时间和地点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人内心的孤寂却越来越强烈。”

爱,直到受伤
2006-09-22

比利时神学家吕斯布鲁克曾经提出一个“普同”的概念,一个沐浴在信仰的光芒中的人,他的爱应当是“普同”的。吕斯布鲁克这样写道:“基督之爱是普同的,他的教诲与劝诫是普同的,他那充满怜悯和宽容的慰藉是普同的。

德国:具领导地位的德国主教望不要对“禁忌问题”缄默
2018-01-28

教友神学家霍尔格·多内曼(HolgerD?rnemann)说:「他是唯一公开讲述在每一教区内已在进行讨论的议题内容。」【完】来源:《十字架报国际版》,天亚社编译。

洛杉机辅理主教评论《静默的力量》:静默与弥撒的意义
2018-08-05

这著名句子源自二十世纪初期到中期礼仪运动的神学家,是对所有平信徒的一个呼吁,去知道他们在礼仪中的身份,不只是旁观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给国内神父们的一封信(二)
2009-07-26

15、治愈孤独:神学家卡特尔神父是这样说的:“孤独,这是各种年龄人应当承受的考验。在当代工业化社会里,逐渐成为一个更显著的问题。今天的城市人会发问:怎么周围有那么多的人,竟会感觉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