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众人都需要真实的、不只是虚拟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建立个性与人格的年龄期中。我们在圣周五的拜苦路中听到了孩子们的这个心声。
根据《我要给你们牧者》(Pastoresdabovobis)劝谕所指出的四个培育幅度,即在人格、灵性、知识和牧灵方面的整合培育。
大文学家林语堂在《信仰之旅》中说:“在事实上中国从来没有人因教义而信基督教,中国人信教都是因为和一个基督徒人格有过亲密的接触,而那个基督徒是遵守基督彼此相爱的教训的。”
延伸阅读(2013-11-18)河北:九型人格与领导力培训在石落幕(2010-10-13)中国:司铎修女怀念本笃会凯利院牧(2012-08-27)特稿:我所认识的单国玺枢机主教(2012-08-29)“
书法散发着其独特的美,它的美在德在情,不仅能展现书法家的气魄、人格,更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塑造自身人格。究其根本原因有三点:一是书法使用的表意文字有别于其他艺术。
在人的尊贵和人格的尊严上中西方有着极为相似之处。在《孝经》第九章,当曾子问老师“什么才是圣人的德行?”,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独身生活与人性成熟关联的一个方面便是将性和完整的人格整合。性是创造者赐给我们的礼物,同时也是我们自己步向成熟的一个责任。如果人的性能力未能和其人格和谐地融和,性便会显得极具动物性和破坏性。
在启蒙时代,从地理大发现到人的自我发现,开始重视了个人的价值、人格的尊严、人权的保护,最后走向人民的民主,诀别了中世纪的黑暗,那是人类人性的第一次发现。
这样的人会把福传变成宗派竞争,因为他们所愿意通传的不是天主本身及其讯息,而是他们自己的信念或伟大的人格。历史上层出不穷的裂教就是如此形成的。
这信德的宣认,包涵着知识的传授,做人道理的传授,以及人格的培育;所以,这伟大的信德宣认,并不局限于基督信徒。每一位老师,言传身教,都会吸引着修生,并自然的成为修生们效法的表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