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人面对邪恶并促进大众福祉时所展现出的复原活力,使我们想起那是门徒的一种型态。肯定达利人的文化及身份,以一种意想不到的空间去经验基督的临在(玛廿五40),也引导我们看见门徒的另一种型态。
这样,教会从事满全本身的使命(七),同时也促进并有助于人类的文化并以某活动--礼仪活动亦不例外--训练人们获致内心的自由(GS58)。所有这些都说明,教会不能使自己成为其所生活的文化中的陌生者。
我刚才讲到的人性真的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中国很多好的政策其实是被很多人钻空子利用了,所以政府实际在很多时候出台一个政策是非常谨慎的,这个谨慎有可能就会给我们实际本身特别需要的人,可能带来了障碍,我想我们今天干的活实际就是来促进
天主教和东正教高层学术界代表,应圣座促进基督信徒合一委员会主席瓦尔特.卡斯珀枢机主教邀请,于2003年5月21-24日在梵蒂冈举行一次不对外公开的研讨会,就罗马教宗的伯多禄职位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研讨,希望找出一个足以让天主教和东正教都能接纳的职称和职能
庆祝应在每个家庭举行,如果家庭太小不能吃完一只羔羊应与邻居一起分享(4节),这是团体生活的具体体现,促进彼此间的团结。逾越节是一个团聚的节日,不可忘却自己在陌生地方的苦难,要每年不断的纪念。
段袭曾遵照兄段衮的嘱托,刻印艾儒略神父著的《三山论学》,以促进福传事业的蓬勃发展。他在《重刻三山论学序》中说:“为天主著书功大,为天主刻书功亦大也。夫著书功如日,自具真光,施照万有。
((PO#8)司铎职务与生活法令进而更具体地指出司铎们应如何在面对孤独时应采取的措施:为使司铎们能够彼此协助发展灵修及知识生活,并促进职务上的合作,心及避免因孤独可能发生的危险,应该鼓励某种程度的共同生活
如何在尊重接受培育者的多元文化“背景”的同时促进跨文化性?注意,我跟你说一个圣神跟你开的“玩笑”。祂做了什么?正如我之前所说,基督复活后,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喧闹”。
中国正在致力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梵蒂冈也希望中国的两个教会团体能够修和共融,集中力量发展教会。不过残酷的现实是,政府保护支持新教区及其主教,罗马必须承认老教区及其主教。
因此,停止争论,吸取“礼仪之争”以来的历史经验,促进双方的对话、接触、合作,实在是事在必行了。文字理论探讨的同时,我们不妨积极以仁爱言行作为一个起点,经验显示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间接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