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你们自己成为「桥梁」,意指带领他人到基督,因而与他一起踏上旅程。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愿你们时常关心爱德事工。
如果我们怀着信德的爱,为自己镶嵌上这十二颗心,并努力不断打造自己,关爱他人,相信你就一定会取得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1、信心——信心是得救的保证。
梵二以后,很多教友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它们的目标及使命都是:帮助自己及他人加深与天主的关系,体验基督的临在;建设互相支持的信仰小团体;有计划地培育委身的基督徒;透过各种善工,发挥热爱教会、服务社会的精神
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1.生理需求—生理机能,衣食住行;2.安全需求—人身安全,防御保护;3.社会需求—追求认知,渴望友情;4.尊重需求—寄望肯定,关爱他人
(罗10:17)司铎对所有的人负有义务,有责任把自己在主内所得的福音真理通传于他人。
无论在任何场合,以爱心去做善工,关怀他人,安慰受苦人的心,解决他们之难,按着玛窦福音二十五章中主耶稣所说的三个比喻去做,做一个聪明的“童女”,做一个良善的“仆人”,做一只良善的“绵羊”,把基督的爱送给别人
在与他人相遇之时,我们的目光投向一个大于我们自己的真理。卢梭感慨不能够亲自看见天主:在我与天主之间有多少人啊!「11」。难道天主借着梅瑟只向卢梭发言,就这么简单自然?
再者,圣若望保禄二世大力推动,今日世界需要更迫切的宣扬和见证慈悲:「慈悲是友爱他人的一项要求,为造就合乎人性的一切,而这一切,正如许多当代人凭直觉所见,正面临威胁,危机重重。
司铎每天的第一任务就是祈祷,千万不可丢弃这些重要的祈祷功课:诵读日课、举行弥撒、念玫瑰经和默想,这是成圣自己、造福他人的前提。此外,教友们还希望司铎注意以下几件事。
我最初见到苏神父是在1970年,那时候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苏神父对全体学生讲述光启圣光耀明,服务他人的校训及自我超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