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司铎常跟教友们生活在一起,就如同父母跟孩子一般,是最有影响力的;就是因为他代表着基督的形象出现,效法基督的职责和榜样。
忆及此,我想起80年代,那时已包产到户,一家人在田里劳动,我们姐弟仨负责割稻,父母负责打稻子,大弟总是叫纤弱的我少干点,他总是这样说:“姐姐,你歇一下,你那一陇稻让我帮你割。”
去年清明节,我的姐妹约我去乡下祖坟祭拜父母,父亲去世三十多年了,有感于父亲终生虔诚事主、传教救灵,有感于父亲对儿女的养育之恩,姐妹都劝我给父亲写一点纪念文章留给我们的儿女作纪念,我含泪写了几篇回忆父亲往事的文字
这就要学生们要有爱心,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读后,我深感这与我们教义中的博爱精神是一致的,我们基督徒还得加上一条:要爱全人类。正如《欢乐颂》高唱“一切人类是兄弟”!
教友们常请神父为自己已亡的父母亲友恩人做弥撒就是这个意思。在咱们圣教会初期教友们就有这种信仰。
恩德拉万小时候,父母离异。自此以后,他母亲便要兼职养家,而每天的收入才只有约五万印尼盾(即约六美元)。家中财政拮据,意味着恩德拉万想成为核数师的理想,只是一场白日梦。
在陪伴员潘宏,李凯雁,孙翠花的带领下,团体于2016年3月29日开始的读经,并邀请代父母也一同参加,张晓卓神父为指导司铎。在2019年7月21日结束了为期三年的第一轮读经。
事实上,幸福与爱也密不可分,人只有在做自己所爱的事时,自然会心情舒畅喜形于色,就像农民在憧憬丰收中甘愿“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杂技演员在渴望夺冠绝技中克苦锻炼,父母在抚育儿女成长时不惜付出心血汗泪一样
儿童经常观察成人、尤其是父母,从他们的处事态度和行为,去学习如何面对生活上的一切大小事。那名父亲体会到,儿子的目光蕴藏着一股迫切的呼求:“爸爸,藉着你的榜样向我保证,我来到这个世上是有价值的。
当林先生知道我出生于从明清以来世代信仰天主教的江南渔民家庭,自小生活在“连家”渔船上,对此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他为此甚至亦曾探望过我的父母。作为朋友,1988年我们也曾讨论过我大学毕业后的读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