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表明,「即使在那些时刻,天主也没有弃我们于不顾,却始终临在」,并「在黑暗中带来光明,照亮所有经历痛苦黑夜的人」。
这场经历提醒我们,天灾人祸不知何时就会来到身边,在未知的灾难面前要未雨绸缪,积极防护,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怀着对主的依恃之情去交托。
为此,传信部长勉励宗座传教善会主任们“做祈祷的人,以便让圣神充满我们、启迪我们的行动,就像天主之仆保琳∙雅莉科——宗座信仰传播善会创始人——经历的那样”。
但是,我们也必经历了保禄所有的过程:是主召叫了我们,我们也曾放弃了些什么来回应天主的召叫,成为基督徒。可是,领洗以后,我们还敢在任何环境中都承认自己是基督徒吗?我们有没有把这皈依的经验传给别人?
即使在宽恕的同时,我们仍然会时常经历失败或发现自己的种种软弱。但是如果天主还愿意宽恕我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宽恕自己呢?
我相信,在这段疫情时期,记得最痛苦煎熬的时刻也对我们有所助益:这不是要我们愁眉苦脸,而是不要忘记,并在近期经历的光照下调整方向、作出抉择。」教宗阐明,记忆意味着回忆起某件触动我们心弦的事。
(若6:67-68)这是一个天真、直接而真实的答案,但并还没经历现实的考验。而在岸上那天,这份天真的爱仍然存在,这份爱比他自己的羞耻和软弱还要强烈:“主啊!祢无所不知,祢晓得我爱祢。”
我必须向所有与我一起经历这种人性上冒险的人说声谢谢,并特别感谢迪列格罗神父。他是主内的真正弟兄和朋友,是天主手中勇敢的工具,使这“贫穷教会与贫困者同在”的难忘经验成为可能。(原载:梵蒂冈新闻网)
随着中国内地不少修道人相继在海外取得神哲学教授资格,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师资日渐成熟,担任神学教授多年的蔡惠民副主教表示,两地教会在培育及牧民处境上正经历「共议同行」的进程,即回溯初心,以回应社会的挑战与需要
受基督显现给“厄玛乌二徒”的启发(参路24:13-35),愿你们知道如何在祈祷和反省中找到耶稣,并且,正如厄玛乌的旅行者所经历的那样,愿你们的心灵为只有至圣尊师火热才能唤起的渴望、激情和确定性而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