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早上都要先念完早课才能去吃饭,晚上一家人总是通功念经,玫瑰经、苦路经(早、晚课都是父亲口传口教会的)一个不少。
八十年代初老神父们陆续回到堂区,没考上初中的我学会了给神父们辅祭,在堂里领苦路经,人人都说我是一个热心事主的好教友。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了。
挖树、栽花、铺路、挑水,志愿者们从不叫一声苦,从不喊一声累。
即便他处在旷野风暴,严霜苦雪,重重的对手围困,饥饿疾病的压迫,还是处于高墙厚壁的禁锢之中,圣神都将住在他内,与他同行,日夜慰藉着他,鼓励着他,使他不再孤单。
(路6:29)走主所走的苦路,就是十字架的道路,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是:只听从主的声音,做主所喜悦的事。
而斋戒、克苦和哀矜、施舍是悔改、补赎的表现。让我们多想想耶稣生养保存、降生救赎我们的大爱,多关心贫、病、残、弱的兄弟。在困难中多全心仰赖耶稣。
她真是一个会利用时间精打细算的“商人”,她从小就感到了苦身克己的渴望,到生命的末期,这种渴望非常炽热地点燃起来。
巴拉干枢机主教说这些病患弟兄是陪着耶稣走加尔瓦略山苦路的。只有在复活的基督的十字架下,每个人的痛苦与黑暗才能消散,让位给希望之光”。
自从回到堂区以后,李神父始终保持着神贫克苦的作风,不论出外下会、传教、或家访,他总是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被教友们誉为“骑自行车的宗徒”,神父穿衣吃饭也是简简单单的,从不奢侈浪费。
但不要照我的意愿,唯承行你的旨意……”这个被沉重苦架快要压到的人就是耶稣,他昏倒在地,不醒人事。继而又站立起来,铿锵一声,一脚踩碎那借蛇来诱惑他的魔鬼的头颅,这为预示耶稣打败、战胜魔鬼,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