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要说明两件事:第一件,耶稣虽然被暴力杀害,却没有倒毙在地,反而顶天立地地站立着,因为他以自己从死者中的复活战胜了死亡。第二件是死而复活的基督已经完全参与了天主圣父的王权和拯救人类的权柄”。
然而,直到郎怀仁主教1861年将直隶东南教区总堂从威县赵庄迁到献县后,他遗憾地发现,河间城内并无供“习教之人”供奉、瞻拜天主的教堂。这次来河间,显然,他的目的非常明确。
当我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后,她非常高兴地说:“欢迎!欢迎!”说着她就递过来一张名片,并调侃地说:“你别看名片上印着我是这里的经理,其实我就是这里的一个修女。”
他勇敢明了地捍卫了信仰与理性间的和谐,甚至信仰和理性的相互需要,正是为了使今天的人类获得益处:一个仅简化为自然科学标准或实证主义的理性理念无法回应今天人的巨大需求,回应为人类素来是基本重大的问题:“我们从哪里来
神父手拿十字架,轻声细语、真诚真切地对你老人们嘘寒问暖,引导他们默想基督的苦难、亲吻十字圣架,把自己的疾病、痛苦、喜乐、心愿呈献给天主;两位医生在院子一隅开始为老人们测量血压、询问病情、开药发药,由于老人们或智力障碍
教会不怕唤醒麻木的良知,不怕弄脏自己的手而热烈及开诚布公地讨论家庭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向众人表明,福音仍是教会新而永久的活水泉源,绝非是意欲使之‘教条化’,向别人投掷的死石头。
第一步:停下来祈祷应缓慢、平和地进行。祈祷要有耐心,应每天坚持祈祷。首先,我们必须放弃自己的控制权,而让天主引导我们的祈祷。我们必须平静下来,在静默中留意天主的提示。
她过着平淡、简朴的修会生活,处处以亚松达为榜样,热心事主,服从听命,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几十年如一日,给教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可爱的修女。
我当时年少不懂他说话的意思,但我看到母亲随着他说的话能不时地点头,眼角还渗出了泪水。所以临终的嘱祷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我才体会到临终嘱祷的重要性。
你们必须日复一日地为和平,而非为战争而奋斗。」教宗强调,「和平是一件手工艺品,是一项日常工作,呈现在教育或轻抚儿童的方式上。这些是和平的种子。和平源自温柔与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