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生活的必修课程,世上的一切都是无常而不断变化的,有所得也必有所失。事物是相对的,有生就有死,有聚即有散。诗人苏轼曾留词做过空前绝后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随着弟弟的病不断发作,日益加重,让她牵挂的事情越来越多,离家在外的时候,她的眼前总是浮现劳动能力渐失的父母和少不更事的弟弟、妹妹。这个家太需要她了,需要她替献身教会的哥哥撑起这片天。
【弟前6,11】为我们而言,天主既非一个遥远的假设,又不是一位在瞬闪即失的陌生者。天主在耶稣基督身上显示了自己。从基督的面容上我们瞻望天主的光辉面容。通过基督的言语天主和我们倾心交谈。
我们都知道圣史路加在第十五章中有三个比喻,即是亡羊的比喻,失钱的比喻,和荡子的比喻。而这些比喻正是圣史路加在他的福音中所表达的中心和展示耶稣在人间的使命。
有一天,不幸降临在他们身上,夫妻两人相继的得了眼病,很快就失明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通常,父母祖先之灵似乎处在一个并不温暖安定的世界,在阴间黄泉,他们彷徨失依,缺衣少食,所以要给他们送食物,烧纸钱,送钱粮贿赂小鬼。
其实,不说或言或行上的愆尤误失,连思念上的差错,若非经妥当告解,都得作相应的补赎。这是教会的传统教导。我们要不断为亡者做救援工作。彼纵已登天乡,你的善动让给其他亟待救助的炼灵,你也能获得同样的恩宠。
多次探望过袁引修女的王花蕊修女说:晚年袁修女有些失智了,但上水圣若瑟安老院的员工们都说,她是一位最像修女的人。
听罢他的话,武则天的两个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连脖子都涨红了,因为起用李家的人,对权位虎视眈眈的武氏兄弟们就会失权失势,前途渺茫。后来,契丹人围住幽州,向朝廷下了一道檄文,说:还我庐陵相王来!
当他们正在为自己的失望而烦恼时,被钉在十字架上但又复活了的耶稣走近了他们,通过开始与他们交谈使他们邀请自己一同进餐,并在期间掰饼时被认出来。他们遂即动身返回耶路撒冷,与留在那里的同伴们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