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基督乃是奉献生活的鼻祖与楷模,在纯粹无私的利他爱中流尽圣血,献出宝贵生命之后,他仍然意犹未尽、情犹未止、爱犹未减,竟将自己的体血隐藏于面酒形内,而使他的慷慨奉献继续在人间存留、延续,作为养人灵、医人心的神丹妙药
为了表示对天上慈母的特别敬礼,圣教会钦定每年的五月为圣母月,让广大信友在此期间加倍孝爱、恭敬、依赖圣母,求她为我们在天主台前转求代祷,求主惠赐我们所急需的神形恩宠,使能在荣主救灵的信爱生活中日进于德,日趋圣善
在过去的6年中,除了较为显著的事件外,还需要强调这位教宗牧职中的10个灵修特性,这在新闻报导中并不经常提到。首先,在教宗方济各的训导中总是将与上主的相遇置于中心地位。
研讨会分为六场五个专题,分别为:中国化艺术篇、中国化文化篇、中国化修院培育篇、中国化历史篇、中国化灵修及伦理篇。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及教会的神父、修女和教友共19人作了精彩的专题论述。
教宗方济各呼吁重振对基督圣心的敬礼,这也是为对抗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无实质内容的灵修’的新表现”(87)。
如同圣方济各·撒肋爵在其《神修引进》中所指出的那样:有人特别注重斋戒,平日酒不沾唇,甚至对清水也怀有戒心,但却不惜将自己的口舌浸在别人的血内,任意传扬别人的是非,习惯捕风捉影造谣中伤诽谤别人名誉
教宗方济各在与世界修会总会长联席大会成员座谈时,引用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的话:“教会的增长是通过见证,而非劝诱。真正有力的见证与不寻常的态度相连:慷慨、超然、牺牲、忘我、和关爱他人的献身生活殉道精神。”
第一站是侯庄,这个村庄是教友村,也是砀山天主教的发源地,曾经辉煌过,有过学校、医院、修院,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张振东神父也曾在这个村的修院修过道。
年仅十七岁时,她便开始热衷于祈祷和深刻的灵修生活。少女时代,她加入了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一个协会。这个协会专门通过祈祷和募捐来资助远东的传教事业。
因此,重要的是,接近那些「认真反思献身为司铎或修会会士生活可能性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