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夫人在内心深处是昂然挺立的,她在夫爱中证实她不是人间的“牛鬼蛇神”,更不是社会的“沉渣余孽”!
让我们从最著名的比喻开始:这个我们所有人或许自儿时就记得的:“父亲与两个儿子”的比喻(路15:1-3,11-32)。在这个比喻中,我们发现耶稣福音的核心,即天主的慈悲。
虽然在圣经里圣若瑟的言语不算很多,但是他却用实际的行动来回应,完成天主的事。
但是天主的计划是那样的奇妙,多年以后,刘冬梅最终走进了天主教堂。2010年10月20日,天气晴朗,可对刘冬梅来说却是一个难忘的黑色记忆。
在现实中,礼物从来都不是免费的馈赠。我们赠送和接受礼物的方式,暴露着我们内心的声音、期待和性格。礼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首先是爱的表达。
这是对司铎行圣事时的“事效性”(Exoperaoperato)认知的一个必要补充,因为司铎在行圣事时,不该只问是否“有效”,更该问,一个圣事执行人该有何种谦恭谨慎的态度和多深多厚的信望爱三德。
今天是圣周四,为纪念耶稣在最后晚餐中建立的圣体圣事及耶稣受苦致死这种伟大爱的奉献和牺牲。亲爱的主内兄弟姐妹,在这一天为纪念耶稣建立圣体圣事受难致死,教会在这一夜为我们明供圣体。
耶稣的回答使人有点愕然,应先让儿女们吃饱了,因为拿儿女的饼扔给小狗是不对的。耶稣好像要划清界线,拒外邦人于千里,还用一个看似贬抑人的比喻,视外邦人为小狗。耶稣所说的话是站在一个典型的犹太人立场而说。
这个巨大的体育场当天成了格鲁吉亚基督信徒的大教堂。天主教徒、亚述-加色丁礼信徒、东正教徒、浸信会信友、信义会教徒和亚美尼亚信徒在礼仪中负责歌咏和各项服务,一同组成了超越彼此的分裂的天主子民。
谁是我的近人?我应该爱谁如己?教宗首先提出这两个问题,以此展开他对慈善撒玛黎雅人比喻的省思。教宗说,这个比喻指出一种生活作风,其重心不是我们自己,而是他人,是我们在生命旅途上遇到向我们求助的落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