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我们是兄弟姐妹”:KSB天主教会关爱“外来媳妇”的调查报告(1980-2023)
2024-07-17

教堂成为外来媳妇移居他乡之后的特殊空间,她们平日里也往往不定时相约教堂,念经、祈祷,分享灵性生命的成长,交流生命中的收获与喜乐。

北京:北京世园会迎来“梵蒂冈国家日”
2019-09-19

梵方代表团长泰保禄主教致辞泰保禄主教认为,“通过参加世园会,以表达我们的关注以及提醒全球人类对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所带来的风险。

圆桌对话
2013-10-26

通过交流和对话所产生的互动,它的能量也是非常大的,谢谢童老师。  魏教授一直在记,肯定有很多话想说。  

"教会礼仪与本地化"论坛:问题与回应 之三
2011-12-27

信德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文化和礼仪本地化是互相影响的,是双向的,我在学圣经中发现,古犹太文化与中国的古文化非常接近,对于中国的本地化,从某种程度上是否应该说,不是从神学来本地化,经过罗马文化来进行交流

没有一种安息比得上倾听和执行上主的旨意 | Homily at the Funeral Mass of Fr Ismael Zuloaga, SJ
2012-11-26

苏神父总是很大方地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与我交流并给出他的看法。苏神父明白当时的大众传播机构资金极为短缺,因此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并慷慨地让我与他的恩人们联系以取得帮助。

特稿:在基督复活的光辉中见证神圣慈悲
2016-04-02

二.借着耶稣的死而复活启示我们:整合生活,强化祈祷,相亲相爱,平安喜乐基督徒的生活,需要平和地「与天主、与他人、与自己、与自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融合。

特稿:在基督复活的光辉中见证神圣慈悲
2016-04-03

二.借着耶稣的死而复活启示我们:整合生活,强化祈祷,相亲相爱,平安喜乐基督徒的生活,需要平和地「与天主、与他人、与自己、与自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融合。

台湾地区主教团牧函:庆祝献身生活年
2014-12-05

我们发现很多梵二后新兴的类似修会的各种奉献团体(「在俗修」),都很重视祈祷、默观、圣经分享及生活检讨。

美国华人“新移民天使”阮国璋神父
2015-07-28

中文弥撒中,从歌咏、读经员、释经员到辅祭班都是由华人青少年担任。每年圣诞节,都有本堂主日学儿童主演中文报佳音,举办圣诞节晚会,表演圣诞剧、圣歌合唱、舞蹈、小品等一些中文节目。

王科建神父分享温州总堂牧灵福传之经验
2018-04-19

堂区流传着一个口号:“每人一班,每天一章”,每位教友必须参加一个学习班,每天必须按照堂区的读经表读一章圣经,这样才能够持续性地在体内成长,在彼此的搀扶之下,稳走信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