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弥撒中勉励东北部地区的人民战胜对新形势和与自己不同的人的恐惧,要基督信徒将目前的忧虑转为希望及喜悦,效法厄玛乌的门徒们藉着复活基督和生命之主的作为所发生的转变。
如下是历届大公会议召开的地点和时间:第一次: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325年)第二次: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381年)第三次:厄弗所公会议(431年)第四次:加采敦公会议(451年)第五次: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
在西欧为主的基督教文化圈里,大部分情况下蛇被视为邪恶的象征,因为象征魔鬼的蛇曾诱惑厄娃吃禁果,使人类堕落。
基督名叫厄玛努尔,他不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不了解人的困苦甘甜,不能同情人之弱点的神,而是在各方面都与我们相似(希4:15)的没有把持神之尊位(斐2:6)的人,是与人同在的神:他经历过人所经历的一切,甚至包括逃离
委员会由四位耶稣会神父组成:法国的伯多禄.布莱(PierreBlet),意大利的安日洛.马蒂尼(AngeloMartini),德国的布克哈特.施耐德(BurkhartSchneider),以及美国的罗拔.格雷厄姆
厄则克耳先知在一次神视中,看到流放者的暴尸和干枯的骨头,藉着被注入一股生命的气息而复活。这神视体现了以色列人对未来复活的希望,即失败和蒙羞子民对重生的渴望(参:《则》卅七1-25)。
教会之女修会创始人;奥尔索拉·梅齐里(OrsolaMezzini)修女,聋哑人服务女修会会长;天主圣意的斯高拉蒂加(ScolasticadellaDivinaProvvidenza)修女,本名厄休拉
“(厄下8:10)是的,这力量,会给身在痛苦和绝境中的人们一个伟大的希望,一个崭新的天地。(杨标)
新兴教友团体及平信徒运动,如夫妇恳谈、基督之侣、厄玛奴耳、普世博爱、圣艾智德等,为家庭和地方教会带来了活力和更新复兴。一个成熟的地方教会既需要专务祈祷的默观团体的支持,也需要外派使徒传教团体的配合。
第四主日,厄玛奴耳,主与我们同在:我们应效法圣母接受上主的圣言,在生活中承行上主的圣意。只有我们准备好了,才能认出马槽中的天主子耶稣基督。第二,我们准备在每天的生活中迎接主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