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份探讨收到有关投诉或知道有关情况时的注意事项,包括保密和陪伴;若对方是异性,建议在受害人同意后邀请与受害人同一性别的第三方陪同;不要替受害人做决定,只能向对方清楚说明所有选项及支援,并尊重对方的决定
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故事,酸甜苦辣与无奈,不要总是看着别人好,天主给你们的都是最好的,天主是公平的,天主会治愈家庭中的伤害,我们要接受天主的治愈,服从天主的安排。
若不按上文下理来解读经文,认为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只是叫人多帮助有需要的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若连着耶稣与玛尔大和玛利亚的相处来阅读,玛尔大是被耶稣提醒不要只顾作工,也要发现自己内里的需要,这就会与要多帮助人的教导产生矛盾
(哥3:11)此外,传教士们应该留意:除了寻找人的灵魂之外,不要追求其他营利的事,这无需多言,因为人若被贪财的心束缚,如何能宣扬天主的光荣,按照自己的职责所在,为拯救近人,牺牲自己的一切及生命呢?
结束采访时,纵德肋撒千叮万嘱不要写他们夫妇的真实名字,她说,我们都是基督徒,大疫当前做不了什么大事,就是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不值得一提,“换作别人,一样都会这么做的!
为此,教宗在信函结尾写道:「你们亲近罗马主教的特质即在于此:分享对教会的爱,反映出对基督的爱,默默地活出及传达这点,切莫自我膨胀,不要『划地盘』。」
教会的日课祈祷源于隐修院的时辰祈祷,在隐修院内,除开工作与睡眠,充分利用时间,每日七次祈祷,以呼应主耶稣所言“应当时常祈祷,不要灰心(路18:1)”和圣保禄宗徒所言“不断祈祷(得前5:17)”。
然而,这也意味著要聆听年轻世代要求更新教育道路的呼声,「不要转面不顾」,助长「沉重的社会不公和侵犯人权」。
教宗对此明确指出,爱要求我们走得远,“不要悬在生命的为什么上,只等从天上掉下答案”。
具有两层意义:首先是要在教育机构内更好地协调学习历程,这关乎跨学科的事务,因为各学科不该以自我为标准,变得支离破碎,却要互相交流;其次是在避免叠床架屋的前提下缔造网络」,若有更专门的机构处理跨学科事宜,就不要再成立新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