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比总主教则期勉他们说:「愿你们为福音作见证的大公合一精神成为改变我们团体的标记。」当晚礼仪的读经选自《匝加利亚先知书》,阐明上主是善牧。
他们允诺将改变一切,其实是为了让一切保持现状。这就是「言词空泛的抗拒」。关於自我辩驳的抗拒,它指的是一个人不停地找藉口,「总是提出反对的理由」。
在日诵慈悲禧年祷文及慈悲串经的过程,也尽力纠正自己过去对遭受苦难及失足犯错者所缺乏的同情怜悯与帮助,对自己也会陷入软弱的忽视或遗忘,在慈悲禧年的推动和被圣神感动的同时,也都在深刻地反省自己的失误、缺欠和不足,并尽力设法根除与改变
当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改变整个教会时,我们该存一份希望,相信如果我变好了,教会就会多一份小小的力量,透过我这扇小小的窗口,让世人认出我是基督的门徒。我的主啊!我记住这句话了:我好,教会才好。
清理过后,土地又可再用,给予进行改变的契机。比对人生也没有一帆风顺之理。学习逆境自强,挫败后可以重新开始,才能得知天主创造「生命」的奥妙之处。
耶稣被一个外邦女性说服而改变心意,在福音中几乎是唯一的案例。不论救恩的顺序如何,先以色列人或后外邦人,或者耶稣是否具有外邦救恩的视野。
然而,基督告诉我们:爱,不断地去爱,用爱去改变这个世界,用爱去唤醒沉睡与麻木的人性。基督爱了,他改变了这个世界。信仰告诉我们,基督无条件地爱了我们,甚至为爱我们牺牲了自己。
现在的愿景有了改变,目标不再是对人的卫护;这在天主教的伦理中并不是因为卫护人不再是一项基本原则,而是因为民主和非民主的国家都拥有新的监禁系统,因此卫护人的问题已被克服。如今的愿景是注重人的尊严。
这还能改变我们软弱、不确定和不稳定的状态。没有将天主放在首位,便很容易陷入邪神的诱惑,满足于可怜的保障。
教宗引用圣教宗保禄六世的话说:我宁愿在改变独身法律之前先奉献自己的生命。教宗解释说,先教宗说这话时是在1968年至1970年间,当时的情况比现在更为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