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特别致力於促进对话,为这些社区的青年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问:您能否举一个这种对话的例子?答:举例而言,在某些堂区,本堂神父会召集处於冲突中的青年,劝勉他们展开对话,而不再使用暴力。
通过她的行为与肢体语言,发现会影响她将来的思维与生活方式,尽管今天在辅导结束的时候,她内心的痛苦、仇恨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一些缓解,但接下来的几天,她应该成为我们特别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
我们的生活方式只是对天主的这一大爱的回应,我们发现并且看到他的爱是这么大,这么开放,是呼吸到纯空气的爱。这该当就是操练。
1879年抵达台湾打狗(高雄)学习台湾风土人情、生活方式,随即调往嘉义沙伦天主堂传教。完成嘉义沙伦新圣堂,成为全台湾第一座圣女加大利纳堂。1880年被派往彰化县埔心乡的罗厝庄传教。
在那里,潜心绘画成为他终身的生活方式,而后,在1590—1595这个期间他完成了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耶稣抱十字架》。
两位圣人的生活方式可谓大相径庭,但殊途同归于爱天主爱人和为基督福音作证。教会强调传教有不同的方式,特别是在现代多元化、复杂化的社会中更是如此。
佳修女鼓励人们,并亲自致力于通过多种途径来帮助人们在不同信仰传统、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中间建立桥梁。她一直努力寻找在全体人们之间——尤其在中国教会与美国教会的信徒之间——和平相处的各种方法。
为此,教宗解释道,「唯有当我们卸下防备、虚怀若谷、反璞归真」,并且「在生活环境中实现圣保禄宗徒建议的生活方式」,或者力行圣依纳爵‧罗耀拉的劝言,想像自己「临在于耶稣诞生的马槽旁」时,「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位置
当我们歧视那些偷鸡摸狗、道德低落的游民时,是否也会检讨自己对他们的痛苦灾难漠然视之、不疼不痒,对他们的悲惨处境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救助措施,对他们改善生活方式没有创造良好的条件?
事实上,做牧人不仅是一份工作,需要付出时间和很多心血;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每天24小时、与群羊生活在一起、在牧场上陪伴他们、与群羊睡在一起,以及照顾最弱小的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