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枯燥“可能取决于我们自己,也可能来自天主,祂允许我们外在或内在生命的某些情况发生,甚至疼痛,如阻碍进入祈祷的头痛”。
正是当我们发现天主是慈悲怜悯的爱时,我们克服了将自己封闭在一种神圣虔敬情愫的诱惑,这神圣虔敬情愫被简化为外在的崇拜,它不触及和改变生活。这是偶像崇拜,它隐蔽而精致。
最后,回顾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教导,他在1963年四旬期开始之际的广播文告中指出,教会“不是引领她的子女进行简单的外在操练,而是根据先知们古老的教导,为了弟兄姐妹们的益处而致力于爱与慷慨的行动”。
我相信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抱持这同样的使命,尽管它们会因应不同的外在因素而采取不同的方法。故此,当政府谨守其使命时,人们便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反之亦然。因此,要期待政府和教会之间能够有对话的机会。
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钱穆先生说:“向往必须有对象,向往的对象是超我而外在的,对精神界的最高向往有宗教,对物质界的最高向往有科学,前者偏于情感,后者重于理智。
借由默观外在世界与自己心念的种种,进而放下“自我”及“我所有”的执着,深远广大的“万物在基督内成为一体”与清澈明净的“自我空虚”,便在其中产生了。
我们不必权衡要说的话,也不必在内在与外在的自我之间安装多个过滤器。(3)无防御的关系。神父对我们的态度不好时,我们应该尽力了解他,而不是为自己辩护。我能真诚面对自己,因为我知道自己的情况。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传道者本人的灵修生活及外在的表样。事实上,只凭拿嘴去讲,即使道理再正确,讲得再生动,往往打不动对方。宣讲固然重要,但基督徒的圣德更为重要。
人既已内在地成了罪人,外在物质的丰富或社会的发展,就无法改良人的本性,也就是说,人性是无法自我进化的。
4.弥撒意向的完成司铎在同一天内举行多次弥撒,可以为每一台献仪所定的意向举行弥撒;但法律规定,除主的圣诞节日外,只可收取一台弥撒献仪,其余应归于教会教长所制定的目的,但仍可以外在的名义,扣下少许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