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教宗谈到了英国之行以及主持纽曼枢机封列真福的隆重仪式,并简单提到了马耳他、葡萄牙、西班牙的牧灵访问。并强调,信仰绝非过时的东西,而是与活生生的和正在作为的天主的相遇。
反复默思主的苦难,良心发现宣发誓言;决志竭力洗心革面,不再对主淡然漠然;知恩报爱永不间断,痛改前非习修真谦;为罪补赎承受艰险,万事之前主旨为先;牢记圣训恒久实践,以爱还爱求真平安。
49.耶稣进入耶路撒冷之前,在临近橄榄山的()(地名)派两个门徒去找驴驹。50.耶稣受难前在()山园祈祷,在()山被钉十字架,复活后在()山升天。51.耶稣复活后首先显现给()。
这样,我们便可同上主一起行走,每天我带着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反思:我如何在活出我的司铎职,我的奉献生活,我的门徒身份?我亲近耶稣吗?我曾在一个教区作牧灵视察时,遇见一些厉害的司铎,他们做了很多很多工作。
法利塞人和他们的经师就愤愤不平,对他的门徒说:「你们为什么同罪人和税吏一起吃喝?」耶稣回答他们说:不是健康的人需要医生,而是有病的人。我不是来召叫义人,而是召叫罪人悔改(路五:27-32)。
当年,真福教宗保禄六世解释刚起步的礼仪改革时,便重申了这一点:「要留意,教会有权要求、推动及鼓吹这「祈祷的新方式」,藉此使她的属灵使命获得更大进展......
同时,也把看到耶稣为门徒洗脚所受的感动,有力地传递给了感化院的少年们。
所有与复活上主相遇了的人,都感到了向他人宣讲的需要,就象厄玛乌的两位门徒那样。他们在分饼时认出上主后,遂即动身,返回耶路撒冷,遇见那十一门徒并向他们讲了在路上所遇到的事(路24:33-34)。
虽然耶稣受难时,门徒都一直在场,但他们一点也体验不到耶稣的受难是福音。相反,他们有一种很深的失落感。他们最后的希望粉碎了。他们并不认为耶稣会复活,所以看不到任何的“好信息”。
这不是基督徒的态度,因为基督教导他的门徒们,爱使人伟大,服务的人才是最大的。应该拒绝自以为大争上位,因为谦逊是爱的表现之一。理想使人上进,但竞争攀比的思维最终会摧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