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6月24日,教宗方济各在圣玛尔大之家的小堂,以伟大的先知若翰为题在弥撒中讲了一篇道理,教会在这一天纪念这位先知的诞辰。教宗说,若翰是声音,而非圣言,他的圣召便是使自己式微。
1997年于山庄入口,傍山塑纪念耶稣受难史迹有十六处苦路像。第一处为山园祈祷,第十六处为光荣复活,自出门口,到慈云楼前转经天阶直达山庄的金龟岩后。
(参阅若4:24)现今,天主教会内的许多耶稣、圣母、宗徒、圣人的图片或塑像多用来作纪念、装饰或烘托庄严肃穆的气氛,不作为祭拜之用。
答:闪电派不敬神、不烧香、不点蜡、不礼拜、不分饼、不读经、不作消灾免祸的祭祀,不作祈福求荣的祷告,只讲现世、不讲来世、不信来世的祸福、不追思亡者、不纪念祖先,没有殡葬仪式。
1946年,"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为马君图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中国回教协会会刊》出版了《马君图专号》以志纪念。 马玉儒(?一l945)河北安次县人。
——教宗11月4日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主持追思弥撒,纪念生前为天主和弟兄们服务的热心牧人们任何罪过都不能把我们从天主心中抹去。
现在在台湾,辅仁的纪念馆里有我祖父英敛之、他的朋友马相伯还有我父亲英千里的展品。一九九三年我随北京人艺去台湾演出,该校请我去做过几场讲座,使我能短暂地继承了一次家族的传统。
当耶稣建立圣体圣事,作为他和他逾越之祭的永恒纪念时,他把这卓越的启示行动,象征地置于他「慈悲」的光亮中。在慈悲的同一背景下,耶稣意识到这爱的偌大奥迹要在十字架上完成,于是,耶稣进入了他的苦难及死亡。
当耶稣建立圣体圣事,作为祂和祂逾越之祭的永恒纪念时,祂把这启示的卓越行动,象征性地置于祂慈悲的光亮中。在慈悲的同一背景下,耶稣意识到这爱的伟大奥迹要在十字架上完成,于是,耶稣进入了祂的苦难及死亡。
今年是中国天主教圣统制成立六十周年,这篇论文可谓一个纪念。但本文并不是一篇单纯的学术论文,而是笔者在写作过程中与地方教会同行的一次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