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告诉门徒们,祂在天堂为每个人准备好了地方,将来祂也要接我们回到天堂去(若14:3)。有了天堂的人生目的,我们才能明白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珍惜生活的机遇而善尽责任。
人们将无不公认,这虔敬的奥迹是伟大的:就是他出现于肉身,受证于圣神,发显于天使,被传于异民,见信于普世,被接于光荣(弟前3:16)。
有一次在给老人喂饭时林修女想:我母亲真没福气,从没有接受过我如此温柔的爱心服侍,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眼泪已滑过了面庞,这时老人用她那温厚的手擦拭她的眼泪。
在那时,儿童们只接受了肤浅的宗教教育。十八世纪的詹生(荷兰神学家)天主教改革派教义泛滥并依然侵蚀着人们的虔诚信仰,阻止人们行圣事。
8年后1961年5月5日,35岁的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到梵蒂冈进行国事访问,当时的教宗是若望二十三世,他非常庄严隆重地接待了英国女王,同时也没有掩饰他的感情,在简短的致辞中,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提到了英国皇室与伯多禄继承人间其他几次会面
耶稣走到约旦河里接受洗者若翰为祂施洗,不是因为祂需要悔改或皈依;而是为了要跟需要宽恕的人一样,要跟我们罪人一样,并且承受我们罪过的重担。祂要用这种方式安慰我们、拯救我们、使我们脱离苦海。
慢慢地,男人接受了信仰,一年多后,他安详地走了,临终时拉着妻子的手痛哭流涕,不断道歉:我把你亏了……每年圣诞节前,白水堂区大量地外出探访、送平安,主要是去医院或是探访老人。
几天后,年轻神父接到了一份请柬。他马上赶到小圣堂,找到乞丐说:快来呀,我们要跟教宗一起吃饭。怎么可能,我这样子怎么见他?
但谦卑的康熙皇帝,越过一切障碍最终接受了这位马槽中的救主。耶稣的受死 圣经中记载耶稣死时的独特的天文现象是这一事件的标记: 这时,大约已是第六时辰,遍地都昏黑了,直到第九时辰,太阳失去了光。
她接受了天使的预报,在服从和交付中成为天主之母。在喜乐和惊奇中产生了唯一的儿子而保持她童贞不受损伤。她以同样的信德,在基督公开宣讲的过程中跟随基督,而且同他一起站在加尔瓦略山十字架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