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印度德肋撒修女,她把所有贫困者、患病者,都当作是受难基督的化身。
众所周知,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印度德肋撒修女,她把所有贫穷者、患病者,都当作是受难基督的化身。
她在服从中升华,她在圣体圣事中,汲取传福音的动力,并渗入时空,谦和地走进教外人民中间……在洞儿沟的巴士卦雷修院,她继续保持微末的地位,天主却在她身上静悄悄完成了大事,她是勇敢的微末者,坚强的服从者,风口浪尘中的传教士
第二次召叫和创立仁爱传教女修会这个现实状况使依搦斯修女萌生离开修院,为穷人中最贫穷者服务的想法。德肋撒修女日後回顾当时的情形说,她於1946年9月10日的夜晚感受到第二次召叫。
香港统计处处长邓伟江在记者会上公布有关数字后,多次被记者追问本港贫富悬殊是否日趋严重。
(参:出十二46)枢机建议在场者默想服务的意义,明了服务本身并不是一个美德。他说,服务其实“是件中性的事物,表示生活的一种状况,或一种在工作中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方式、一个受别人雇用的人”。
这圣爱能够解放灵魂并开启人的心目,使人从上主的眼光来看所有的事物,希尔得布兰德认为方济称所有受造物为弟兄之时,是以一种圣爱的目光深入到每一受造物之内,方济出名的《太阳歌》,倘若不是如此则无法唱出,他也指出“方济则是圣人中最为贫穷者,
她在加尔各答担任教师将近20年,后来因为觉察到天主召叫她为穷人中最贫穷者服务,于1946年离开洛雷托女修会,先后创立了仁爱传教女修会、仁爱传教男修会、德肋撒修女合作者国际协会、仁爱传教隐修会。
答:点火者必须赔偿损失(出22:5)。三、关于托管物品的法律问:若托管物在托管人家中被偷了,如何处理?答:若贼被抓到,应加倍赔偿;若贼未被找到,托管人要到上主前起誓自己未盗取(出22:6-7)。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它呼吁信友超越自我,关注他者的需要——包括那些已离世的兄弟姐妹。“炼灵”虽已离世,却仍属教会团体的一部分,称之为“受苦的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