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不久后将成果丰硕,令我们更加喜乐又简朴」。感谢:「我不断为你们感谢天主。」(弗一16)在感谢时,教宗强调:「圣召不仅是我们的选择,更是对上主白白召叫的回应。」
我们正在经验耶稣真好,即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怀着那么喜乐的心一起祈祷真好。那么我们能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带什么东西回到日常生活中去?我愿意随着我们刚才听到的福音,用三个词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带什么呢?
来自山西太原小店堂口的张彩娥教友谈到自己的与会感受时,用诗一般的语言说:“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彼此不分你我,爱在传递,心在交融,带着喜乐而来,载着果实回去,我是有福的,我要高声赞美天主
牧羊人回到家中后更是欢乐,他邀请亲朋好友,来一起与他坐席,一起分享喜乐。这里很显然地告诉了我们牧羊人的双重喜乐,找到亡羊的喜乐和与大家分享的喜乐。
同样,对信主的人来说,“基督徒”就是一块闪亮的牌子,我们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用基督的圣言对照自己,坚持用忏悔的心擦洗自己,我们的牌子自然会光彩夺目,使主耶稣更加在众人面前堪受赞美。
在这批离家外出经商和打工的大军中,有一群相同信仰的、被称为基督徒的一群人。无论在北京、上海、南京、安徽,还是东北的,在基督里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们是一家人。教会是基督的家,也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的家。
恐怖主义的确存在,但是伊斯兰和恐怖主义毫无关系,穆斯林乌理玛(学者)、基督徒和中东穆斯林都持有这样的观点。那些杀害穆斯林的凶手也杀害基督徒,他们有意或无意地曲解伊斯兰经文。
论坛旨在探讨圣城耶路撒冷对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在历史文化层面的价值,从而建设桥梁,促进不同观点的碰触,以实现和睦共处;和平在这长期恐惧气氛中比以往更为必要。
这位年轻女子出生于印度教家庭,在她的生活中感受到耶稣的存在,并选择成为基督徒。她的故事如下: 我的生活很简单,父母是受过教育的印度教徒,他们坚信自己的宗教信仰,如同相信人性和信仰一样坚定。
在泰国举行的基督徒会晤(梵蒂冈新闻网)基督信仰于公元16和17世纪之间传入当时的暹罗王国(RegnodelSiam)。两位葡萄牙籍的道明会士最先来到泰国,二人都于1569年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