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如何带领婴孩耶稣和孩子的母亲,星夜逃往埃及,在他乡异地,白手起家,辛勤工作,照顾着弱母幼婴。若瑟又如何在三次梦境中,得到天主的启示,以圣家之长的身份带领圣家逃难、回归,最终在纳匝肋定居。
旅途朝圣多少含有一些飘泊的况味,以及对天主信赖的流露,就如同申命纪中所陈述的有关以色列祖先的行旅之途:我的祖先原是飘泊的阿兰人,下到埃及,同少数的家人寄居在那里,竟成了一强大有力、人口众多的民族。
答:全会众大声喧嚷,悲哭了一夜(户14:1),并对梅瑟和亚郎发怨言,甚至说情愿死在埃及或旷野(户14:2-3)。他们的恐惧使他们失去了对天主的信赖,想另立领袖回埃及(户14:4),也就是回到为奴之地。
答:因为这段历史显明他们多次背叛天主,从埃及出发直到曷勒布、卡德士、塔贝辣、玛撒等地,他们屡屡惹怒上主(申9:7、22-24)。目的不是羞辱他们,而是警醒他们要常怀悔改之心,知恩图报。
答:他提醒现在活着的一代亲眼见过天主的奇迹与惩戒——从埃及的灾祸(法郎和军队淹死在红海)、旷野的照顾,到地裂吞噬达堂与阿彼兰的审判(参阅户16章)。
答:这是出于纪念天主的救恩:你们自己也曾在埃及为奴,天主将你们救出(15:15)。因此,以色列人不可永远压迫自己的同胞,应在第七年释放他自由(15:12)。
为此,教宗方济各今年在世界移民和难民日文告中,格外关切这个群体,并在他们身上看见在襁褓中便逃往埃及避难的耶稣。
即:以色列人被掳在埃及为奴,他们在梅瑟的带领下逃出了埃及,摆脱了奴役,在埃及军队追赶以民,以民在天主的助佑下,过红海而天主打击了埃及军队后,梅瑟作了这首歌来感谢,称颂天主。
这个地区因叙利亚冲突、以巴关系紧张、埃及形势不稳而流着血。他也会强调约旦为接待大约300万难民在人道方面作出的努力,这些难民来自不同国家,叙利亚人就有130万。
这些东正教会分别是:埃及科普特东正教会、安提约基亚和全东方叙利亚东正教会、亚美尼亚宗徒教会、埃塞俄比亚东正教会、厄立特里亚东正教会、马拉卡拉叙利亚东正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