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都有过去,罪人都有未来,那是因为天主的宽恕和忍耐。天主总以宽仁之心,换取人悔过之心。天主对世界、对教会、更对罪人有耐心,祂给我们时间改变。
李斌老师,安息吧!未来有一天我们还会天乡再相聚。无论冬夏,李斌老师都会坚持跳广场舞,锻炼身体。2019年4月的一天,二女儿冬云(李老师后面)从北京来看爸爸,跟在他身后一起跳起了广场舞。
虽然已做了不少的事情,但我们应不断地汲取过去的惨痛教训,并怀着希望注视未来。首先,这一责任便落在──由天主选派为其子民的牧者──宗徒们的继承人身上,并要求他们紧紧跟随神圣导师的脚步履行职责。
老翁指着小女孩给韦固说:“那便是你未来的妻子。现在她还不到三岁,等到她二八年华之时,就会嫁入你家。”韦固心想,难道我还要等十三年才能娶妻!
其实,早在他应邀到上海佘山修院授课时,玛利诺会长上曾征询过教会当局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无论玛利诺会能为那里的修生做什么,都是为中国教会的未来。”
逾越节祭餐不仅是以色列民族庆祝天主解救干预的纪念仪节,并且在纪念中重述及宣告天主过往的其他已经发生的救赎行动,同时也预示了未来的救赎。
前者是谦卑,相信宇宙中的一切是神所创造,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善恶报应,并以此来约束自己,即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所以不敢胡作非为。
尽管修生未来要履行的牧灵工作需要各种人际关系的技巧,但修院的司铎培育一直把认知技能放在首位。即使有些修院提供人际关系技巧课程,但课程也欠缺系统化。
因此,在邀请函上特别标明举办是次活动的宗旨:提供大陆地区有志研究及讲授士林哲学或从事神哲学院教学活动者进修、研讨机会,以储备未来可从事神哲学之教育人才。加入神哲学项目是此次讲习会的特色。
那么,本地化在目前的中国教会有未来吗?我们是否早已走过了头,已失去了不该失去――标志自己身份――特征?在当前社会文化的挑战中,我们对本地化应有怎样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