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卑微却醒悟的人是每个时代信徒的榜样:在面对耶稣的奥迹时,他们并没有因祂的贫困而绊倒,反而像玛利亚那样,信靠天主圣言,以单纯的眼光去瞻仰祂的光荣。
解决分裂的办法是明显的,教宗指出,需要不断地寻求共融,像耶稣那样,始终为基督徒的合一祈祷,并且敞开心胸,接纳与自己意见向左的人。
耶稣愿意我们成为根植于教会、在教会内扎根的人,这是教宗方济各7月31日圣依纳爵•罗耀拉庆日在罗马耶稣堂弥撒讲道时指出的一个要点。
这话是确实的,值得完全接纳:就是基督耶稣到世界上来,是为拯救罪人;而我就是其中的魁首。(弟前一12-16)教宗特别强调这段福音中所使用的动词和语态。我蒙受了怜悯(13节)。
耶稣并不劝人改教,祂无意播种对天主审判临头的恐惧,或对所犯罪行的内疚感,而是带来救恩的好消息。
许多人跟随耶稣,肯定是因为他们希望他能改变现状,带来一个更好的未来。他们以为他就是那位将要在他们的祖国恢复正义、重振和平的默西亚。
她们前往耶稣的坟墓,为将香料涂在离她们而去、已经死亡的耶稣身上。这个充满同情、敬慕和爱的举动见证了她们对耶稣的爱。
弥撒圣祭是纪念和宠幸耶稣在加儿瓦略山十字架上的祭献,与耶稣晚餐厅中建立圣体圣事所举行的第一台弥撒是同一祭献,不能分离。弥撒的主祭者代表耶稣,他和祭品与昔日在十字架上同是一个耶稣,都是献给同一的圣父。
静立在山洞中的圣母像双手合十、垂目下视,像是向她虔诚的子女们送下缕缕不绝的祝福和源源不断的恩宠。圣母头上的十二颗星的冠冕光耀夺目,就像天上的繁星;天上的繁星闪闪发光,就像圣母头上高高的荣冠。
这样的疑问,这涉及到耶稣的身份问题,是一个不同于世俗权威的权威,这个权威并不是靠压制别人而展现。相反,是透过服务他人、赐予他人圆满的生命和自由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