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一直有那些好心而又有教养的修女们,像母亲一般地将我抚养长大,我难道不该将她们看成自己的母亲吗?更何况,我的生母一直在关心我,是她的果断和牺牲,使我能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光明的前途。
当比拉多询问祂说:“你是犹太人的君王吗”时,祂却明确地回答:“你说的是,我是君王。我为此而生,我也为此而来到世界上,为给真理作证:凡属于真理的,必听从我的声音”(若18:33-37)。
在这里我们会问:那些跟随撒乌耳围剿达味的士兵有过失吗?有人可能会说:士兵只是听命打仗,听命不用负责任。除非士兵是“木头”,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选择在天主面前负责任,交清账。
我的妹妹让我一个人伺候你,你不介意吗?请叫她来帮助我吧!”她的抱怨,不仅流露出劳累,也有对妹妹“袖手旁观”的不满,甚至是对耶稣“不公平”的质疑。
3.一切为了永生看到有人离开了,主耶稣就问祂召选的十二位宗徒:“难道你们也要走吗?”西满伯多禄代表所有门徒们回答说:“主!唯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
3.问:俗人可以参与会幕的工作吗?答:不可以。凡非司祭或非肋未人(即“俗人”)接近圣所或祭坛,都会受到死亡的惩罚(18:4,7)。这表明对上主圣所的敬畏和尊重是绝对的。
问:如果信友不能来参加弥撒,弥撒还有意义吗?答:当然有。即使没有信友在场,弥撒依然是基督与教会的行动,依然具有圣事的效果和崇高的价值。问:弥撒在没有信友时,司祭为什么还要举行?
难道这样的信德能救他吗?……信德也是一样,若没有行为,自身便是死的”(雅2:14-17)。善尽责任的信德行动首先使自己有福地生活在天主的爱内,更会将信德的希望和喜乐带给自己的家人和团体。
这与今日教会教导一致吗?答:梅瑟法律允许离婚,是因为当时以色列人心硬(参玛窦19:8)。休书制度原为保障妇女合法离婚后再婚的权益。
是仇恨的记忆吗?答:不是。教会主张“记忆”是为了警惕与教训,而非仇恨。我们要记住罪恶的历史,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不再重蹈覆辙,学习正义与宽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