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弥撒中讲道时,谈到天国与做精神上的孩童之间的关系,以及天国与我们从奴役中获得释放的喜讯、和平的途径、权利、正义这一切的关系。
由于长期无法办告解使心灵净化,我颇感苦闷,为了获得良心平安便突发奇想,希望借助朝拜十字圣山来缓解沉重的思想压力。
身处乡村,没有图书馆,没有书摊报亭,无处获得书刊阅读、学习。我叫两个弟弟留意,在学校里看到同学有文学书刊就借回来。同时,我叫父亲帮我在村子里寻找报纸,不管是新是旧是脏是净,都捡回来。
设想,如果他们在人生路上一直一帆风顺,也许就根本不认识耶稣,就谈不上今天对天主的信赖而获得内心的平安了。主给了我最好的一份的信念包括痛苦和喜乐。记得老伴患了严重心肌梗塞,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
人从反抗转变为接纳天主的圣意,从身为受造物的意志进入造物主的旨意,这种变化改变了我们整个人,使我们获得救赎。
宗徒若望曾用一句话简约概括《圣经》救赎真理: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
尽管数千年来饱受战火的侵扰,但这座古城依旧是纯粹的,不断地建立、摧毁、重建,直到获得永生。
圣若望在这段福音一开始就引述耶稣的话:天主竟这样爱了世人,甚至赐下了祂的独生子,使所有信祂的人不致丧亡,反而获得永生。
她念念不忘的是让人们从她的宣传中获得耶稣救赎的喜讯,都去爱天主,也都能得到天主的爱。
显然地,这样一位生活迷乱而为撒玛黎雅人所不耻的人,她的邀请未必会获得回应。但是,我们或许有理由推断,皈依之后重新回到城里的这位撒玛黎雅妇人,肯定由里到外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