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芬老师说:“把我们的信仰结出圣善的果实,效法圣婦亚纳,做一个贤妻良母。”她还给大家系统地讲解了圣经,圣像。邓亚莉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她的信仰经历。
瞻礼日由本堂张俊海神父举祭,礼仪中有8位新会员加入了在俗三会,并为老会员行了傅油礼。神父在讲道中要求会员“以圣方济各为楷模严格要求自我真正生活出圣方济各精神带动众教友走成圣的道路”。
老教友们自筹服装,乐器,自编自演以《圣教三字经》作彩船唱词,为期一天丰富多采的文艺表演,彩船,连宵,花棍,秧歌舞等数十个节目,还有万州沙龙公园“太极柔球队”来该堂给耶稣诞生献礼。
在南浔古镇一座古式红房子的老教堂里,在每年新年伊始,堂口都会对教友进行“充电”。神父请来兄弟教区的神父、老师来讲课培训、带领大家避静等。
印尼万鸦老教区司铎介绍说,本次会议是由近十年来在国内最为活跃的天主教平信徒组织主办的。2010年,一批致力于为天主、为教会服务的公教青年和志愿者们产生了组织起来的梦想,今天梦想成真。
我们老教友每人至少把家人、朋友、亲邻领入教会,我们这里已形成福传的气候,有信仰的氛围,福传工作容易开展,我发愁的是没有一个大圣堂。
爱,在书本上和年轻人身上,是浪漫的、轻松的、充满喜乐的。然而,对于经历了“爱的责任”,“爱的使命”和“爱的重担”的父母等“爱的实践者”而言,爱,却是包含着血与泪的挣扎。
但是,有些父母固守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老观念。孩子能否成才,考试分数已经成了唯一的标准。父母应该明白,孩子的明悟、智慧和聪明首先是来自于天主,如果得不到天主的祝福,单靠人有限的能力很难成就。
姚公一生饱读诗书,文学功底深厚,喜爱著文和翻译,《爱的呼声》、《退思恳言》、《小牧童》、《圣母小故事》、《圣龛中的呼声》、《师母篇》等脍炙人口通俗易懂之书籍,皆出于其笔之下。
也正是一颗悲悯之心,德兰修女也说:一颗悲悯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在饥饿的人中,在赤身裸体的人中,在无家可归的人中,在寂寞的人中,在被遗弃的人中,在没有人爱的人中,在麻风病人中,在酗酒的人中,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