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在德肋撒姆姆的修院听说当加尔各答之家的孩子缺乏糖,一个四岁的印度小孩回家对父母说:“我想以后不再吃糖了,把这些糖拿去给德肋撒姆姆。”这个小孩子实在是“心小爱大”。
然后,神父又讲了另一个故事: 有一天,耶稣碰上了刚刚从伊甸园回来的撒殚。那魔鬼手中拎着一个以罪和死为栅栏的笼子,幸灾乐祸地狂笑道:“看哪,我把全世界的人都抓进这个笼子了!
在这里,善心的撒玛黎雅人的爱德成了第一堂课,受苦人的面目成了基督的面容。 教宗表示:教会在哪里成为天主临在的媒介,她就在那里也是使人类和世界真正人性化的工具。
然后是依撒格、雅各伯、犹大。这段历史旅程就这样进行着。天主与祂的子民同行。天主不愿意在没有历史的情况下来救赎我们,祂愿意同我们一起创造历史。这是有圣德也有罪过的历史,在这名单中有圣人,也有罪人。
邪恶的撒殚被击溃,被拴起来,但牠「仍在狂吠」;你若是靠近牠,轻抚牠,「牠就会把你撕烂」。教宗方济各于9月14日光荣十字圣架庆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讲道中如此表示。
教宗访问北马其顿时,也要前往加尔各答德肋撒圣女出生的城市斯科普里(Skopje),以关心穷人为标记。帕罗林枢机指出:德肋撒修女在那里是个显著人物。
里修的小德肋撒(ThereseofLisieux)、宾根的希德加(HildegardofBingen)、阿维拉的德肋撒(TeresaofÁvila)、埃迪特·施泰因(EdithStein)、瑞典的布吉达
教宗在文告中引用旧约圣经《撒慕尔纪上》所记载的天主召叫人的典型例子。天主多次召唤年幼的撒慕尔,后来撒慕尔在厄里的帮助下,才知道天主对他的召唤。所以,蒙召叫的人必须知道倾听,随时准备应命,并不断祈祷。
董修女鼓励我们以德肋撒修女为榜样,学习德肋撒修女的谦卑、爱心和服务精神;并提醒大家,当服务他人时,首先把自己的长辈和家人照顾好,这样,家人就会支持你,为你祈祷的。
教宗还说:俗世精神会如何评论德肋撒修女呢?它会说:‘真福德肋撒是一位善良的女性,她为别人做了许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