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我们还有机会,我们应该善用宝贵的余生,让爱德成长,好能增添为我们已预定了的、来日的光辉和美善。在世上的每一分钟,我们的爱德还可以成长;但人一死,便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既不能犯罪,也无法立任何功劳。
这是龙卡利教宗美善与和平的真正泉源。在他顺从上主的声音前去福传的举止中,可看出他圣德的根基。」
面对日益物化的世界,身为基督徒的我们更需要学习救主耶稣的谦卑质朴且超凡脱俗,尽力戒除世俗的虚荣浮华以及水涨船高的无限贪婪,不断加强心灵与精神的美善建设,借以促进信、望、爱、敬诸德的成长与进步,使人因着我们所映显的福音生活而归光荣于天父
1.我们感谢天父,因为祂是美善的(祂的仁慈永远常存)祂用智慧创造了世界(祂的仁慈永远常存)祂在历史中引领祂的子民(祂的仁慈永远常存)祂宽恕和接纳祂的子女(祂的仁慈永远常存)2.我们感谢圣子,万民之光(祂的仁慈永远常存
根据这些善和伦理道德规范而生活;最后需要重申的是,通过对文化进行道德评价,我们应当依照宗教文化或自然伦理道德而不是世俗化的准则塑造世界(人类)的文化,避免、减少灾难和战争,从而使世界的文化朝着文明和健康的方向迈进,让这真美善的文化协助人类通往真正福乐的境地
人从内心渴望无穷的境界、思念永恒、寻求美善、渴求爱、需要光和真理,这些将他导向绝对;人的内心渴求天主。人在某种程度上知道自己能够转向天主,知道能向他祈求。
有婆媳相处的家庭,若能体现婆婆亲娘敬,媳妇儿女同,定是一个充满美善、喜乐、幸福的美满家庭。
教宗说,若望并没有描述坐在宝座上的人物,因为祂超出人类的各种描述,若望只提到站在祂面前所感受的美善和欣喜。这个神秘的人物是天主,这位全能的天主并没有将自己关闭在天国里,而是走近人,与人缔结盟约。
2011年5月11日﹐关于祈祷主题的系列教导中﹐本笃十六世说:「人从内心渴望无穷的境界、思念永恒、寻求美善、渴求爱、需要光和真理。这些将人导向终极目标:人的内心渴求天主。
祂如此仁慈、美善、帮助我们"! 今天,"我希望我们所有人,在今天就五分钟,不用多,拿起《圣经》、慢慢地阅读圣咏第一百零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