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信德年使我们与主基督的关系越发坚定,因为只有在他内,才能确定展望将来,并有真正而永久的爱的保证。(P.F.,15)基督徒的要务是依恃信德,满怀希望投身于服务这个世界,等候正义常存的新天新地。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第一个共融的形式,就是一男一女在爱的激发下,决意永久结合,共同建立的新家庭。然而,地上各民族同样也蒙召唤,在彼此间建立适合于人类唯一大家庭各成员的团结与合作的关系。
基督拣选了宗徒们作为祂最亲密的伙伴,参与天主的救赎工程,分担祂的命运,并在他们的身上建立了圣教会,恩许圣神永久的助佑。这圣神“是真正的辩护者与拥护者;祂是福音历史的担保者。
对于一般的死者来说,“死亡比心酸的人生更好;永久的安息,胜过不断的病苦。”(德30:17)况且人人都是要死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不妨轻看生死,淡化人生。
我看见达味解下头盔,端起一碗水奉到生活的天主面前,啊,多么清凉,那满足的嗨的一声叹出的永久甜味流进族谱,我已明白承担的方向。
这旋律提醒我们:人不是这个世界的永久居民,只是一个奔向天乡的过客。圣保禄宗徒说:至于我们,我们的家乡原是在天上(斐3:17-20)。
第一个名词用来形容天主时,是要表达天主对我们无尽忠贞的盟约──祂会永久爱着祂的子民,不断地宽恕。第二个名词rahamim,照字面上的意思是「肺腑」,可以翻译为「感同身受的慈悲」。
再者,反正信仰的价值是永久的,不在乎多等一会,先把经济搞好了,然后再来关注信仰,这是现代人很大的诱惑。
然而,常常指责神父的缺点,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永久的改变,反而使他们难受,破坏关系。然而,借着关注神父的优点,我们可以表达爱和关怀。表扬他们的优点,会鼓舞神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所以人们活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永久的幸福——为了死后更好地活着——天堂;死亡虽不可怕,但死时得不到宽恕和救恩则非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