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人觉得自己完美,批评他人,是骄傲的人。我们当中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任何人都不完美。相反地,税吏,一个受众人鄙视的罪人却站在圣殿门口,觉得自己不配进入,只能依靠天主的慈悲。
教宗提到,犹达斯批评那个女人将一瓶非常珍贵的香液倒在耶稣头上,说那香液值300多块银钱,本可施舍给穷人。
与《十字架报》的访谈中也涉及在法国刚实行的生物伦理法律,该法律引起天主教徒的激烈批评。帕罗林枢机强调,“重要的是,天主教徒能让人听到他们的声音,在如此微妙的辩论中能以自己的信仰为依据提出自己的论点”。
大意就是说那些整天泡在闲言碎语中的人很难成大器而为正人君子,实际上也不难发现一些说客,内容总不外乎对自己优长成就作“爆米花式”的宣扬夸耀吹嘘,借此哗众取宠,抬高自我身价,而对他人的缺失错误多是捕风捉影的猜测,或吹毛求疵、尖锐苛刻的批评指责
历史是一面镜子,时至今日,推诿的悲剧仍在教会某些地方重演着,在教会大家庭中,只看到自己的“成绩”,看不到他人的辛劳,工作出现疏漏,不首先检查自己只一味批评他人的神职人员有之;身为领导职的神职人员,当考虑不周或默认的事出现负面影响时
这件事招致了很多人的批评,甚至他的同学神父也指着鼻子批评他。但神父还是有他的理由:这人做过很多有爱心的事,鸣钟是表示尊重和陪伴亡者及他的亲人,作为慈悲为怀的教会应该这样做。天主是缓于发怒,极其宽仁的。
当我知道此事就去医院看望他,慢慢地从他口中得知,他谈恋爱被知道了,受到批评,觉得没有面子,所以一死了之。
边说边狠抽自己的脸,妻子安慰了他很多很多,没抱怨、批评他一句。很快二人又重新走到了一起。这就是依撒格说的‘天主自会照料’的结果,也是祈祷赐给的恩典。第二个是在痛苦中祈祷的故事。
当我跟修院的一些导师谈及此事时,不止一次的受到了批评,认为这不是修道人该有的想法。
人们所说的远离天主,其实就是自己的心对天主的淡忘、疏远、违背、忽略、心不在焉、满不在乎、甚或冷漠、麻木、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正像耶稣所批评的那样:这民族用嘴唇尊敬我,他们的心却是远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