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窥视命运多舛的浙江天主教1,以利玛窦为代表的初期耶稣会传教方略2,礼仪之争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3,台湾教会的启示二,在中国文化中生长的圣言1,圣经的超文化特性2,圣经在中国大陆的成长三,天主教以怎样的面貌呈现给同胞
17世纪初叶,利玛窦神父历尽千难万险的到来,不仅满全了沙勿略·方济各神父遥望中国大陆而不至的终极抱憾,而且在至为坚韧的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互鉴共融的金桥,使世界文明更加璀璨。
从利玛窦到刚恒毅、雷鸣远,这些前辈力推天主教中国化。我们追随前辈的足迹,一路前行。以天主教为代表的基督宗教曾经深远影响了西方文化,儒家思想则深刻影响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文化。
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传教士,如中国的利玛窦、艾儒略、汤若望、南怀仁、印度的诺比理、越南的陆德……,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知识丰富的,正因为他们非常熟悉很多国家的文化结构、民族风俗、历史传承
沙勿略之于日本,正如利玛窦之于中国。数百年后的日本掀起纪念圣人的热潮,这是当时谁都不曾想到的。据沙勿略书信记载,他两次登上上川岛。
公元1603年,徐光启年41岁,因事去南京,原拟再访利玛窦神父,因利氏已去北京定居,乃拜谒了驻堂的罗如望神父。
想不到德日进接上了十六世纪另一位耶稣会士利玛窦的棒,深受知识分子的器重。 次日大会会场从西苑饭店转到北京语言大学进行,论文比较偏重人文方面。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于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来到中国。
近年来,澳门利玛窦社会服务协会、国际扶轮社香港南区扶轮社、台湾中国麻风病服务协会共同出资,修建了瓦基机村康复院,其中包括卫生院和学校,并配套了水电设施、电视和电话等,村民们终于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也能通过电视知晓天下事
利玛窦跟您一样是耶稣会士。」教宗回答说:「我们关心中国。习近平主席晚我三天当选;他当选时,我寄了封信给他,他也回了封信给我。我们和中国之间有些联系。我十分关爱这个伟大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