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圣经,做弥撒有了虔诚的意识,他说:“有一天我正做弥撒时,突然感觉祭台下面的教友们都是我的亲人,一下子拉近了我与教友间的距离,让我叫一个老人爸爸我都能叫上来。”
记得是暑假,我和母亲及父亲一起在玉米地里锄地,路边走过一位留着山羊胡须的老人,妈妈告诉我,他就是家乡新来的本堂神父。
今谨撰文追忆与其两次相遇,并以其105岁的长寿之道与认识和爱他的神长教友及关心他的读者朋友一起纪念这位世纪老人。第一次相遇于石家庄信德社2007年春,郭神父在孙建波神父的陪同下到访信德社。
1.我们很快就到达大禧年,这是一个恩宠与和好的特殊时刻。
“那一批极有功于向外教人传教的人员,也是最值得称誉的,就是那些充沛使徒精神的男女传道员,他们为广扬信德与圣教,大力地贡献其特殊而绝对必需的支援。
我觉得现在每个人都有爱心,都想做对他人有好处的事情,公民的个人捐助行为,我也叫它“特殊主义”———它是针对一个特殊的人群所做出的一个特殊的行动,有种‘交换关系’在里面,它是双向的交换。
有时我偶尔见到有孤苦无依的老人跪在街上行乞,心里便会酸楚,默默地掏出点钱放下,觉得只有这样心里才会好受一些。这些年,媒体不时抛出乞丐高收入、乞丐行骗的猛料。
他认为,修会可考虑把学校活化,如是否把校舍改为服务老人的机构,以因应台湾快速陷入老人化社会。联合会于五月一日结束在花莲保禄灵修中心举行的第五十届年会暨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其间并改选执委会。
常见到有些人家的儿女对他们的年老父母,竟漠不关心到要惊动当地的干部或长辈来说理,当然儿女没有理,人家用强制的规定,要求儿女抚养好自己的老人,直至送终,不得有误。倒过来,父母对待儿女失去情分的有没有?
上海杨浦区和平之后堂为杨老师举行追思弥撒信德网讯2014年12月11日,在杨道公老师辞世一周年之际,上海杨浦区和平之后堂为这位爱心老人举行了追思弥撒,并为道公图书室举行揭牌祝福仪式及座谈会,当地教友及杨老师的亲朋学生等百余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