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类思·公撒各St.AloysiusGonzaga1591年(6月21日) 我的孩子们,如果你们希望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那就把你们自己奉献给圣母吧!
依撒意亚先知书(第六十章)和默示录(第廿一章)都描述圣城总是敞开大门欢迎万民,而他们对耶城感到赞叹,并运来许多财富。「和平」是它的官长,「正义」是它的政要,管理着城里众人的共处。
22岁,戴维加入拉撒路教会。在戴维35岁的时候,认识了法国科学院的汉学家儒莲先生,儒莲向他介绍古老而神秘、富于刺激的东方国度——中国。此后,戴维便把能够到中国进行传教,作为求之不得的事。
尽管如此,《通谕》以一个光辉的典范来对这众多的阴影作出回应,那就是第二章提到的慈善的撒玛黎雅人。这第二章的标题是“街道上的外乡人”。
我们若像慈善的撒玛黎雅人那样当众人的近人(参阅路10:25-37),我们便明白基督徒圣召的“核心”就是倣效耶稣基督,因为祂来是服事人,而不是为被服事。
除此之外,被教宗方济各称之为“卓越的灵性导师”的法国圣人圣方济各·撒肋爵(1567-1622):“最好的祈祷方式就是诵念玫瑰经。”五伤圣比约神父(1887-1968):“玫瑰经就是武器。”
按照当时的情况,会堂长属于正统的犹太信仰,属于标准的犹太人;而主耶稣和祂的门徒们,是草根阶层,所以,常常遭到当时的法利赛人和撒杜塞人等的轻视和非难。
这种“遇到并跟随主耶稣”的方法,从宗徒们开始,一直被历代的圣人圣女们所使用,直到今天的德肋撒姆姆和每一位善良的基督徒们。以服侍主耶稣的心善待身边的人,就是善待天主圣父。
圣印度德肋撒修女在贫民窟中亲吻濒死者的伤口,正是“在最小兄弟身上触摸基督的伤痕”(玛25:40)。
圣莫妮佳为了儿子奥思定的悔改而背起她的十字架;雅尔斯本堂维亚纳神父为了教友们的悔改更新而背起十字架;印度的德肋撒姆姆为了照顾穷人而背起了十字架;父母为了叛逆的孩子回头而背起十字架……十字架可以净化我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