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从唐朝的景教(天主教的聂斯多略派),到元代的也里可温教;从明末清初,到礼仪之争;从鸦片战争,到民国;从共和国建立,直到现在: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起起伏伏,几次中断与受挫,究其原因与背景相当复杂,但是也不缺成功的案例
价值观的认同不能否认的是有的修士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修道生活,但对于教会与奉献生活中所要求的可能不大认同,但因为选择这种生活,所以只能形式化的遵守,但是对于教会或者团体为什么这样要求知道的不清楚或者根本不认同
普世教会于4月21日庆祝世界圣召祈祷日。为此,《罗马观察报》采访了圣座圣职部长俞兴植枢机,请他谈谈圣召和司铎培育的课题。
如何认识我现在的身份,地位作用,为现代教会是十分需要的。因为我们是葡萄树,我们是天主的家人(弗二19、若十五5)。
在今日的社会和教会中,我们的职务、事业和临在,都回应圣神对创会人所要求的,都符合所追求的目标?有什么需要我们改变的地方?
在今日的社会和教会中,我们的职务、事业和临在,都回应圣神对创会人所要求的,都符合所追求的目标?有什么需要我们改变的地方?
对教会来说,2015年是特别的一年,因为今年是梵二大公会议两份文献发表的五十周年,这两份文献清楚地表达了教会对世人的团结关怀。教宗若望廿三世在大公会议开始时,就想大大敞开教会之窗,改善她与世界的沟通。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基督是教会的头。若望福音17章被称为“大司祭的祈祷”,与“天主经”同为耶稣基督的经典祈祷,在里面耶稣离世升天前谆谆教诲门徒说:“愿众人都合而为一!父啊!
通过对比研究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河北天主教会在教堂、教友、传教士等数目方面均在全国遥遥领先,教会所兴办的教育及文化事业也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
这四项牧民重点依次是:福传、推动神父及修女的圣召、加强对外籍教友的牧养、在中国教会与普世教会之间负起桥樑教会的使命。这四项牧民重点是互相连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