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心灵的伟大不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而是人人不愿意去做的,惟人人不愿意去做而有人去做,才显示出一个人心灵的伟大。
「只要一个渺小至极的病毒,就能提醒我们人终将一死,而且军事威力和科技不足以拯救我们」。诚如《圣咏》所言:「人在富贵中,不深思远虑,将与牲畜无异,都要死去。」
在与佩特里尼第一次交谈结束时,教宗称赞圣母神慰传教会和会士们的福音见证,他们在巴西亚马逊地区透过一所医院为亚诺马米原住民服务,并未劝他们改变信仰。
最初来到艾滋病患之家的青少年都是罗马以外地方的人(罗伯多来自那不勒斯卡尔达雷斯,奇罗来自普利亚),他们在街头或罗马医院待了几个月甚至一年,因为他们出院后没人接纳。
“心灵的夜晚”是个恩典,不是对人的捉弄。是天主赐给一些人的恩典,因为,显然在天主的计划中这个恩典肯定要实现些什么。德肋撒修女经历了这个“夜晚”,如同里修的圣女德肋撒经历了同样的“夜晚”那样。
古代教父如安提约基人依纳爵、亚细亚人巴毕亚(Papias)和北非的戴尔都良(Tertullian)都说伯多禄在罗马殉道。美国将其拍成电影《主,你往哪里去?》
四旬期提供我们一个开始走向自由旅程的时机,“是恩宠的时期”,正如欧瑟亚先知所说的那样,在这个时期,荒野成为初爱之地(参阅欧二16-17)。
(若8:11)他慈爱的声音在巴勒斯坦回荡着,他对众人所不齿的税吏长匝凯说:今天救恩临到了这一家,因为他也是亚巴郎之子。因为人子来,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若8:11)他慈爱的声音在巴勒斯坦震荡着,他对人所不齿的税吏长匝凯说:今天救恩临到了这一家,因为他也是亚巴郎之子。因为人子来,是为寻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人于是变得贪得无厌。似乎对许多人来说,拥有财物,并以之填满自己就是生命的意义。无尽的贪婪贯穿了人类的历史,甚至到了今天所见的矛盾现象:少数人奢华享乐,多数人却没有维持生命的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