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教外朋友本来想进教,看到教友家庭的这些不幸遭遇,对领洗也打了折扣。 这些都是因为不能正确对待痛苦所致。 的确,在人生过程中痛苦和患难总是层出不穷。
在老家上海,除了住宅“九间楼”和他进行农业科学实验的农庄别墅与“双园”外,别无所有。这就是徐光启留给子孙后代的财产!当时,上海地方上曾流传“顾半城,徐一角”。顾是指官僚地主顾昌祚,他是徐光启的亲家。
除了平常星期天带着儿子一块上教堂,望弥撒外,在生活、学习上,对儿子关心得太少了。唉,儿子呀儿子,你原本不该经受这么大的灾难,失去了疼你爱你的父亲?
在爱的感召下,一些教外朋友领洗入了教。包头市青山区天主堂爱心小组分成四个小分队,在本堂杨福喜神父的带领下,对20多户老弱病残孤寡、生活困难的教友和2002年去世的教友的家属进行走访慰问。
每日定班门诊外,她更多的行医时间是在星期日,晚上上门为患者就诊,特别对那些特困患者和下岗职工,更是不遗余力地给予特殊照顾。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深受教外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荣耀了天主的圣名。的确,一副好的福音对联,就是一篇好的证道辞、一首好的赞美诗、一次好的见证。
渔山出身于常熟一户教外人家,父亲曾是明朝显宦,父在世时已为他完婚,并生有二子。据辅仁大学校长,史学家陈垣考证:渔山在45岁时,因与当时在太仓,常熟一带传教的鲁日满神父常有交往,受其劝导而奉教。
肖像上的圣母身着白底红色花纹的长衣,外披绿色缀满金星的氅袍,脚下有一小天神双手向上托着。圣母全身光芒四射,双手合十,面容和蔼慈祥。
圣伯多禄大殿的外墙上展示了一幅很大的德兰修女微笑的肖像,广场上群众鼓掌欢呼,不少人更激动得流泪。一群印度妇女穿着白色和金色莎丽服装,出席列品典礼。她们后方的一对男女把染有德兰修女血渍的棉布呈给教宗。
下面一种普遍的情形就是明证,在教堂的院子里,一位教外朋友问一位看来很是虔诚的教友:“我想领洗,该怎么办?”那位教友回答他:“你该学要理,上慕道班”。